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六百九十四章 密谋(一)(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美国人应该不知道我们的行动,可能是我们之前在开罗会议上表露出来的态度让美国人有点担心,所以所以才派副总统华莱士来访。避免接下来我们跟苏联闹僵,影响英美的霸王行动,他们需要苏联在东欧牵制德军,这样霸王行动才能顺利展开。”李恪猜测道。

“这美国人就没安好心,这相当于是想牺牲我国的利益?”旁边的白崇禧一脸气愤道。

“这些国家谁安好心的?没有一个国家想看到我们国家强大起来,所以要自强,不能依赖欧美列强。”李恪冷冷道。

“校长,那按照这么说,我们必须在华莱士来之前把这个事情坐实。可是现在进入外蒙,不仅仅有日军,还有苏军,而到外蒙的道路也不好走,到时候我们恐怕会陷入比较困难的境地。

而且现在新疆这边也不是很稳,我们要是这个时候进入外蒙,可能苏联会在新疆做手脚。盛世才时期,苏联对新疆的渗透很深,即便是中央已经接管新疆两年,但新疆太大,很难做到全部掌握。”陈诚担忧道。

陈诚这一说,老蒋就犹豫了。他的态度本就不是很坚定,加上当年中东路事件,虽然中央军没参与,但当时的东北军可是全国装备最好的军队,可依然惨败,这也给老蒋留下了阴影。

“委员长,我觉得不要把苏军想的太过强大,几年前,日军就能大败百万苏军,而日军现在被我们打的节节败退。就算是发生冲突,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萧毅肃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

“委员长,我也觉得萧副部长说的有道理,苏军并不是那么强大,而且苏军在东线的军队并不多。”白崇禧也附和道。

老蒋也在犹豫,收复东北这些,虽然也能提升他的威望。但若是收复已经失去几十年的国土,即便是收复部分,对于他的威信那也是极大地提高。不过收获和风险成正比,收获越大,风险越大。

想到这儿,老蒋便看向李恪,“兴华,你觉得呢?”

老蒋一有事就问李恪,这让陈诚心里也很不舒服,他现在是军政部长,深得老蒋信任,却在老蒋眼里,能力依然不如李恪。

“校长,可以就按照之前的计划,先派兵进入外蒙东部,试探苏联的态度。”李恪建议道。

苏军的确很强,但那是在欧洲。亚洲这边的苏军,不说是垃圾,但战斗力不一定有日军强,它的军队是多,但在德军的打击下,部队损失惨重,新兵的比例不比日军好到哪里。

要是在欧洲,李恪或许还得慎重对待。可是在亚洲,除了担心苏联会从中亚出兵新疆外,西伯利亚这边的苏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唯一的担心就是,要是真的进入外蒙,可能会刺激到苏联,甚至苏联会调不少军队驰援东线战场。

苏军让李恪印象最深的就是装甲洪流,其次才是空中的飞机。

面对苏军的装甲洪流,中队可没法用装甲力量去反击。中国现在的坦克不到3000辆,而苏联仅仅是t-34就生产了数万辆,而且这些坦克都是美国提供的,这根本没法比。

当然,李恪也不是没有反制措施,那就是大口径火箭筒和直升机。直1在廊坊一战,充分证明了其反坦克的能力,而现在各国的坦克都没有安装防空机枪。而且研究所方面也在根据直1暴露出来的一些弱点进行改进,争取让其更加适应战场。

而空中方面,中国的战机总体虽然不如苏联,但中国的喷气式战斗机已经服役并参加实战,而苏联连影子都没看到。在大败德国之前,苏联不可能在东线大动干戈,最多就是发生一两次冲突,只要打赢这几次冲突或者让苏联看到中队并不是不堪一击,那后面最多的是对峙。

“那兴华你打算怎么办?”老蒋沉吟道。

“集结20万到30万的精锐部队,以进攻日军为名,进入外蒙。”李恪回答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