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54章 板车与匪乱(1 / 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中缅边境线上,两个村落紧紧的挨在一起,只从村落面貌上区分,两村并无太大差别,一样的茅草屋顶,一样的高脚竹楼。

走进村落,一条直线,一个界碑,一个岗亭,一名边防军人,将村寨一分为二。

北边是瑞丽县姐相乡的银井村,南边是木姐镇的芒秀村,典型的“一寨两国”村落。

后世,这里搞起特色的一寨两国旅游,银井村脱贫后,带动兄弟村共同富裕。

这个时代,一个民族、两个村落,一样的贫穷,只是程度不同,同是落难“兄弟”。

根据地建设带来了春风,芒秀村比北边多了丝景气,让北边的老表投来羡慕的眼光。

车轮咕噜的响,一个汉子拉着一辆板车,走在乡道上,满脸汗水却盖不住他的喜悦。

阿木是芒秀村老实汉子,平时只会闷头干活的他,自从九旅来了后,脑子突然开窍,居然懂得摘野菜到木姐卖钱。

为了让战士们吃好,九旅一直向外界收购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

农场大量产出蔬菜后,后勤部依旧没有停止收购乡民的采摘的野菜、野果,目的是为了搞活市场,富裕乡民,让老百姓融入根据地的统治。

根据地的拖市政策引导下,阿木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不满足于采摘、收购野菜和野果,还做起多种经营活动。

卖菜、卖杂货、收购村民的农货,几个生意加起来,他赚的钱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和北边的公社做起买卖。

生意做大,要运的货也更多,一个人挑不过来,阿木想着买匹骡子拉货。

可骡子要几百块人民币,要是用不值钱的缅元买,也要一万多块钱,阿木算算家底,买不起。

为了运货的事,阿木没少发愁。

今天在木姐镇卖菜时,人民机械厂推出两个新产品—板车和斗车。

阿木一眼就看上了更大的板车。

新的板车,宽米,长米,长又宽的木板,一看就很能装货。

推销员就在大街上当面展示,一次装500斤的红砖,一个人拉着就能跑,套上小矮马,能装更多。

人民机械厂成立后,不等轴承车间建成,工人们在华夏师傅的指导下,利用春城来的散件,组装板车和斗车。

春城机械厂的一个轴承,两个景洪的实心橡胶轮胎,以及铁厂的铁架、林场的硬木,组成了一辆板车。

能装这么多东西,很让阿木心动。

山民围上来,热切地问价,推销员报出价格,“能装500-800斤货物的板车,只卖60元人民币。缅元要15000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