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54章 板车与匪乱(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销售价格是60元,只是比零配件价格高一点,算上铁架和板材,还是亏损。

和保留蔬菜收购一样,平价出售板车,是为了搞活市场,让获利的群众自觉跟着根据地走。

缅元的定价高很多,是在诱导百姓用人民币交易。

不用缅币的原因很多,多到一时都说不完。

缅元的纸币很复杂,大的钞票有35元、50元、75元、90元、100元等面值,很让外人摸不着头脑。

缅甸官方使用固定汇率,1美元兑换缅元,因为财政负担太大,偶尔会调整汇率。

不管怎么调整,都无法改变通货膨胀、纸币滥发,缅元不值钱的局面。

黑市上,1美元能兑几百乃至上千缅元。

在缅北山区,美元是啥,山民根本不知道,但缅元不值钱却是深入人心,平时一般用殖民地时代留下的硬币交易,或者实物交易。

靠近华夏的地方,也有用人民币交易的传统,但人民币内地都不多,缅北更是稀缺,所以用的不多。

九旅建立根据地后,用港元换来大量的人民币,治内纸币混乱的局面才得到改善,山民手里的人民币多了起来。

自从做生意起,阿木尽量不收缅元,所以他自动过滤缅元标价,只在乎真的卖60元人民币?

“没错!只卖60元,斗车用铁更多,卖80元。”

斗车一看就不实惠,大家只关心板车。

心急的百姓,接过技术员手里的皮带,拉着板车就走,轻松地拉着500斤砖头跑。

“真好用!一点都不吃力!”

“真的吗?我来试试。”

阿木抢过车把皮带,当街溜车,玩得不亦乐乎。

“我要了!”

放下车,阿木斩钉截铁地说。

技术员大喜,当场交易,给阿木换上一辆新车。

“大家请放心,一年内轮胎、轴承、木板坏了,我们免费维修,保修一年。”

大家热情更高涨,当即买了三辆板车。

拿到新车,阿木推开围观人群,乐滋滋地将杂货、担子、扁担都放在板车上,悠哉地拉车回家。

回到村口,不出阿木所望,村民围了上来,眼里全是羡慕,可把他给得意的,都快笑开花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