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6月20日平炉开炉,7月15日正式宣告投产,平炉项目获得成功,至8月10日,平炉日产量攀升到110吨。
火红的钢水,为铸造车间带来胚钢,再经轧钢车间轧延等一系列加工流程,为根据地带来远超以往的“海量”钢材。
一切听起来很美,但钢铁厂的铸造、轧钢等车间很简陋,才刚建立起来,勉强具备加工钢材的能力。
相比于炼焦厂、钢炉厂,根据地对出钢后续工序车间重视不够,还需进一步补课。
出产钢材后,根据地运输压力大减,不用再通过公路运输大量钢材。
木兰钢铁厂出产钢材速度慢,但等等就有,不用再到春城采购普通钢材,只需进口数量少很多的高强钢、特种钢。
空出来的运力,也可进口铸造、轧钢等设备,补全钢铁基地短板。
张扬带着头盔,远远望着平炉倾动,倒出一炉钢水,火红的亮光映射在他瞳孔上,透露着激动和喜悦。
“多久能达到满产指标?”
“随着工人熟练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年底就可达日产200吨。”
徐建又说:“现在有个大问题,生铁不够用了。”
铁厂陆续投建3座小高炉,首座小高炉是半废弃的,寿命不到300次,虽然多次停炉养护,但寿命已尽,10月就要停产拆除。
第二座小高炉寿命还剩200多次,预计79年2月报废,第三座高炉最新,能坚持到明年年底。
张扬疑惑地问:“按照建造计划,年内铁厂日产将高于300吨,怎会不够用呢?”
“再说了,不是有禄丰铁厂供应吗?”
徐建耐心解释:“根据地用铁量很大,再加上往外走私生铁、农具,每日就消耗50吨以上。”
“首座高炉报废后,就会出现供铁紧张状况,第二座高炉报废,就会有生铁缺口。而禄丰铁厂要到6月才出铁水。”
“这就会在明年上半年,形成200吨左右的生铁需求空缺。”
张扬点头认同,“再建小高炉?”
徐建苦笑道:“小高炉只是应急,要搞大钢铁基地,必须兴建现代化的中大型高炉。”
国内在逐渐淘汰高耗能、低产出的小高炉,根据地铁少煤少,没必要死磕小高炉。
每天望着煤钢基地上空不散的黑烟,和满地黑灰,也预示着小高炉走到尽头了。
根据地日后要产钢五十万吨、一百万吨,若都用小高炉供铁,简直无法想象还要建多少座。
沉默半会,张扬问:“你觉得要建多大规模的高炉?”
“300立方米级别即可,年产约为30万吨,日产800吨以上,可以满足现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