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19章 流淌的钢水(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张扬又问:“若投产新的钢炉,是不是铁水又不够用了?”

徐建苦笑:“还真如此,工业生产就是如此,上游制约下游,一环扣一环。”

“一步到位,跨越到50万吨铁,你觉得如何?”

徐建听完很兴奋,但想了一会就摇头。

“投资太大了,300m3高炉要投资1千多万元,500m3以上,保守估计要3千多万。”

张扬默然,炼铁不单是一座高炉,还要有庞大配套设施,总投资额基本是炉体投资的2倍以上。

建了高炉,钢炉厂也要同步扩建,投资更是翻倍,年产50万吨的钢铁基地,投资额不低于亿。

1978年,九旅外汇收入也就2亿多,明年再怎么增长,港元收入不超过5亿。

以根据地自身的实力,要一举达成50万吨钢,太难了!

“那就按你提的来,先建一座300m3级别高炉。”

徐建:“这个级别的高炉,在国内不算小,恐怕不易采购。”

张扬揉揉眉头,“两条腿走路,国内找,也尝试寻求进口。”

七十年代末起,欧美在淘汰钢铁等重工业产能,高炉没啥技术含量,华夏就在八十年代大量进口二手炼钢设备。

九旅买个更没技术含量的二手高炉,应该没有问题。

不过为了避免麻烦,与时间拖延,要换个名头,最好以华夏钢铁厂的名义去采购。

回到旅部,张扬给李国成发去电报,指示采购一座较为先进、提炼指标符合九旅所需的高炉。

电文备注:高炉采购以禄丰铁厂之名,后续考察团很快派出。

张扬背靠在沙发上,思考许久,直到被进来借烟的谢和华惊醒。

“8月了,是该让政委回来了!”

支书愣一会,“是啊!老李一走就是大半年,怪想他的。”

李国成是年初出国的(缅甸到香江),一晃就到8月,时间过得真快。

政委是根据地二号领导人,二号常年游离本部不归,会出问题的。

张扬早就想让他回来,但总有事情绊住政委,回归时间一推再推。

“这次可不能再拖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