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12月3日,驻守在茂老村附近的一支驻村小队被袭击,造成5名战士牺牲,另有9人受伤。
收到求救信号后,临近的驻村小队火速赶往现场,赶到驻地时,临时营寨内,一地的伤员,袭击者已消失在山林中。
据幸存战士所述,敌人数量不低于70人,在黄昏时分,偷袭了正在换防,并准备吃饭的我部小队。
茂老小队只有25人,敌人有火箭筒、无后坐力炮,且数量占绝对优势,敌我力量悬殊。
战斗一打响,临时构筑的营房被攻破,敌人发起冲锋,以求全歼驻村小队。
茂老小队拼死反击,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但在被围攻中,自身伤亡不断增大。
在即将沦陷之际,临近的友军驱车赶来,将敌人惊走。
黑夜中,敌情难辨,且驻村小队伤亡很大,增援部队就没有追击逃散的敌人。
不连夜追敌,也折射出驻村部队的兵力不足。
新解放区的乡村布控方法,遵循了以往的成功经验,那就是以乡镇为核心,大村落为节点,构建整个防控网络。
一个镇部署一个连,大村附近则部署1-2个班,以乡道为响应通道,从而将所有下乡部队连接成整体。
主干道则部署一支机动的护路队,利用吉普车、装甲卡车的机动力,驰援南北。
这套办法很管用,干道、乡道都被九旅掌控后,缅军渗透部队、叛乱分子等敌对势力的活动空间,被极大压缩。。
再好的对策总有弱点,并被敌人发现,加以利用。
新解放区面积很大,几乎是老根据地的两倍,布防面积扩大,旅部却只投入2个连的兵力。
总兵力少,驻村小队的规模也相应缩小,同时防控区域的扩大,部队响应时间也变慢了,没有以往的那么高效。
旅部并不是不知道兵力薄弱的弊端,但在处处用兵的背景下,兵力很捉襟见肘。
只投入2个连的兵力,已是目前的最佳考量。
敌人就等着九旅犯错的机会,缅军发现布防弱点后,果断策划此次袭击行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小小的战斗就牺牲了5名战士,让主持新解放区政务的李国成非常愤怒,立刻指示兴威指挥部展开剿匪行动。
敌人一次集结近百人兵力,并敢于偷袭驻军,可见其气焰之嚣张。
若不及时扑灭匪乱,新区的民政工作、战后重建等施政方略都将是空中楼阁。
指挥部制定方案后,确定由潘国栋领导的二营、特战二连为主力,从南向北展开拉网清敌作战。
“剿匪作战行的是酷法,是为了还人民一个朗朗乾坤,定要扫除一切害人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