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57章 蜂拥而起的民地武(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李国成又说:“首恶的缅军、土匪、民团头目,不需审判,意境抓获立刻执行枪决。”

“主动参与作乱的普通匪徒、本地居民,甄别确定罪行和后,则公审处决,以震慑宵小。”

“刚投身叛乱的普通百姓,则公审后进行劳动改造。”

“莫要放跑任何一个叛乱分子,要以雷霆扫穴的精神,将剿匪行动贯彻到底。”

政委话里的杀气很浓,完全不同于刚接手新区民政工作是的平和作风。

李国成作风强硬是必然的,早有意料的张扬,当时就没说什么,他相信政委深入了解新区后,会转变立场的。

缅北战乱数十年,每个少数民族都组织武装“保卫”自己,缅族不可能独善其身。

兴威盆地作为缅军、缅族北上的要道,在不断的民族冲突中,积累了无数的民族矛盾。

缅族与少民,少民与少民,佛教与基督教,无数的矛盾交集在一起,每个村落都持有枪支。

利刃在手,习惯了丛林法则的缅北乡村,又怎会因为九旅的到来,就此偃旗息鼓。

刚解放时,李国成看到新解放区一片安宁,驻村干部顺利进入农村,以为一切太平。

这只不过时表象,大军南下时,各族畏惧武力,当然会选择蛰伏。

但泰山压顶的战争乌云散去,各种虫豸就会不甘寂寞的冒出来,试图回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战争打乱了农村势力的微弱平衡,正是野心家妄图窃取更大利益的好机遇。

等缅军改变策略,以收买、策反的手段,勾结缅族为主的地方土豪、土匪时,叛乱自会四处而起。

不来一次大剿匪,将乡间顽固的守旧势力一扫而空,新根据地的民政就别想顺利展开。

李国成也知这个道理,但他一直希望解放区能少流一些血,能留下更多的人口。

掸北土著太少了,能少杀一些,总该是好的。

张扬对此却不置可否,杀多少人头,不取决于九旅,而是取决于当地民情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坏人不杀干净,留着让他们继续欺负老实人?

坏人总能比普通人会投机取巧、会钻法律漏洞,更会勾结基层公务员,若留着他们,早晚会变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