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今天还有时间继续行程,张扬离开棒赛后,沿江南下视察木兰钢铁厂。
此次会战,九旅所向披靡的一大功臣,无疑是钢铁厂。
兴威、滚弄两场炮战,炮兵一共轰出数万发炮弹,彻底摧毁缅军城防工事,从而实现步兵以少胜多的战果。
用炮兵总指挥刘援朝的话说,一辈子都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大规模炮战的背后,是九旅的炮弹生产能力,是钢铁的供应能力。
作为炮弹弹壳供应源头的木兰钢铁厂,居功甚伟,有力地支撑起了前线将士们的“脊梁”。
钢铁厂立了大功,张扬当然要多加视察,好好慰问坚守岗位,努力生产的钢铁同志。
进了钢铁厂大门后,张扬熟练的接过头盔并戴上。
“徐厂长,别客气了!咱们直接上冷库。”
徐建听言,也不多客套,一行人直接往厂房深处去。
“旅长,这是我们厂刚建的煤气冷库。”
徐建推开厚厚的铁门,一股冷气铺面而来,瞬间让人凉爽起来。
李国成回根据地后,发现工人一直处在酷热的生产环境中,中暑现象严重,就有了采购冰箱,乃至冰箱生产线的计划。
常委会议上,政委一提意见,大家都同意,就请木西集团调研香江的冰箱市场,采购一批现成冰箱回来。
至于冰箱生产线,香江办事处传回的信息,就不是那么地乐观。
冰箱技术含量不高,核心技术无非就是空气压缩机,但在这个时代,它怎么都算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品,而且零部件涉及的行业很多。
一条完整的成产线加技术资料采购,超过1000万港元,如果是技术水平与日韩同步的产线,那价格还得翻倍。
生产线采购回来,也不是万事俱备,而是涉及到零部件采购还是本地化生产等诸多问题。
零部件从香江、华夏国内采购,长距离运回缅北,成本高居不下,还不如购买成品省钱。
若是零部件本地配套,就要多建十余家工厂,投资规模就要扩大数倍。
专门为冰箱搞配套工业,显然不适合九旅当前的实力和所需。
既然冰箱生产线目前无法落地,大量采购冰箱不经济,那问题又回到了原地,没得到解决。
解决问题不能只靠几个人苦思冥想,张扬索性下发文件,让大家一起想主意。
一直神通广大的旅长,也有为难的时候,可是让工人们瞧了个新奇,同时也激发了工友们的好胜心。
大家纷纷出言划策,积极地为旅长排忧解难,可知识储备不多,经验也不丰富的年轻工人们,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