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1月20日,与九旅在腊戌的秘密联络点接上头的将志民,跟随满载而归的马帮北上。
亘古不变的马蹄、铃铛声,将志民很熟悉,过往的革命生涯里,他没少跟着马帮奔波四方。
马帮沿着南渡盆地边缘走,翻过西莱别山余脉后,护卫们瞬间轻松起来,不再保持吓人的紧张感,有说有笑的交谈起来。
路上保持缄默且一直观察的将志民,猜测到九旅地盘了,不然马帮不会这么轻松。
小半天时间后,不出他所料,一丛林小镇出现在众人眼前,曼东镇到了!
镇外货栈前,马帮头人客气的说:“这位客人,到地方了。下一个行程,你自己安排。”
九旅兴盛后,少不了想要分一杯羹,或企图乱局牟利的南方来客。
常年走腊戌-曼东线的走私马帮没少接送神秘客人,头人对这种业务熟悉得很。
走马也有本行行规,其中之一是把客人当货物运,货物不会说话,马帮也不会问话,一路上尽量不交谈。
到了地方,收到尾款,单子就完结,客人爱去哪就去哪。
爽快结款后,将志民站在热闹的街头上,炯炯有神地望着人流。
一路走来,曼东的风景格外不一样。
不止是人来人往的热闹,更多的是街上的每个人都洋溢着饱满的情绪,与人交谈时满脸笑容。
难道这就是解放区吗?
观察半响,将志民若有所得,但他没在镇上多停留,而是拿着信物找到“路”,继续北上。
蜿蜒山路上,8辆马车组成的运输队,在吁嘘声中,拉着货物奔向北方。
坐在车架上的山标,笑着递给将志民一个水袋,说:“来,冰镇凉茶,能解暑。”
到了曼东镇,与镇上的干部接头后,将志民的身份算是半公开,负责送客北归的山标知道他是自己人,才会如此亲切。
喝着凉茶,将志民不经意的问:“怎么路桥都是原木做的?”
山标露出果然不出所料的笑容容,说:“刚到根据地,又恰好走南曼公路的朋友,往往都忍不住问。”
“我还以为你能憋着不问呢!”
将志民忍不住苦笑,心想识货的人又怎会不问?
走了约30公里山路,遇到了近十座桥,整桥都是采用胸径超过1米的原木搭建。
最夸张的一座大桥,竟然用了十二条20米长的的巨木作为桥面路板。
走在这样的木桥上,谁人不惊叹?
缅北是硬木的天堂,但不代表大树触手可及,随便一个路边就有。
历经千年开采后,现存的大树大多生在深山峭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