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82章 改天换日,根据地对一个人三观的重塑(1 / 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瑞丽江面上,一排运煤船顺流而下。

排头船上,一名船员走上船头,鼓足气吹响牛号角。

浑厚的呜鸣声,像是从远古而来,它在告诉下游船只,船队要越江了,注意避让。

将志民站在煤码头的后山上,目眩神迷的望着江面上的船流。

听见号角后,下游船只果然停住,让出中心航道。

木姐至南坎一带的江面,是瑞丽江通航能力最好的江段。

如今是旱季正隆时节,2米以下的航道宽度只剩不到50米。

运煤船满载100吨煤炭,是吃水最深的船只,过往小船都必须为它让道。

说来也有意思,煤船本应装汽笛的,不过根据地不是穷嘛,花钱进口汽笛很不值得。

于是就用牛号角替代。

缅北各民族都有制作牛号角,盛大节日吹号角的传统。

一只好的号角,吹响后能传三五公里远,替代汽笛完全是大材小用。

船员们特别喜欢用牛号角当声信号,他们相信先祖传承下来的牛角,能保佑船平安无事。

于是乎,瑞丽江水系上的船只,都在船头上挂上牛角,没事时还爱比谁吹得声音响亮。

今天是将志民站在山头看江景的第三天。

每当船队顺流而下,古老的牛角声传来的一刻,他百看不厌。

因为这一幕揭示了时代的脉搏,蕴含了蓬勃的生机。

每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背后都有它的运行逻辑和经济规律。

运煤船兴盛的背后,是根据地为之搭建,并逐渐成熟的一个煤炭供应链。

雷山煤矿和镇安煤矿开发步入正轨后,现阶段可开采1000吨原煤/日。

两座煤矿都在大山里,运出来才是关键。

为此,九旅与德宏州政府合作,修建了2条运煤辅道,接通春瑞公路。

运煤车沿路南下,分别在两个码头进行分流。

一个是芒市河边的遮方镇小码头。

芒市河在这里才具备通航能力,但也只能运行50吨级别的小船,这还是河道疏通后的结果。

遮放码头小,运煤能力有限,九旅就只投资建设,将全部运营权交给当地政府。

运煤主力则是当地的公社小船,或者根据地的小船主。

他们在这里装上煤,顺江而下,汇入龙江,再进入瑞丽江,蚂蚁搬家一般,将宝贵的煤炭送到煤钢中心。

九旅内河运输队主营的是南蚌码头。

南蚌是芒市河汇入龙江的交汇处,河道从几十米宽陡然变成百米江面,通行能力大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