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河道疏浚后,旱季时勉强航行百吨水泥船。
拥有10艘运煤船的内行运输队,才是运煤主力。
每天都有近千吨煤炭从南蚌码头出发,运抵瑞丽江边的码头。
芒市河、龙江、瑞丽江,三级河道次第流传,皆穿行于群山峡谷之间,运力几乎被开发到了极限。
放眼全世界,就没有在高山高原地区进行规模航运开发的国家,就算河流具备开发能力,也不具备经济性。
九旅为了开发总长近200公里的峡谷河流,投入了大量的炸药,和水下引爆装置,用于河道疏浚。
用时半年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开发出了三级航道,将运煤通道打通。
因煤炭匮乏而形成的锁链就此打开,产钢50万吨前,根据地不再需为动力来源而担心。
下一阶段,两地政府继续合作,将铁矿运输也纳入这套陆水运输链条中,进一步提高煤铁供应能力。
这些繁杂而有意义的工作,将志民还看不到,但他却看到了钢铁的魅力,工业的力量。
这是他在别的地方不曾获得的全新体验。
仰光至曼德勒的伊洛瓦底江江上,船只更多更大,雨季时可以航行500吨级别的大船。
但这条缅甸母亲河上的船只,运的大多为农产品,完全没有眼前的河道上井然有序的美感。
在他心里,这完全是两种力量、两种制度的对比。
假以时日,若是这片江面上的船队,航行在伊洛瓦底江上,那是多么壮观的一幕啊!
想到这里,将志民不由得心神向往,无比盼望那一天的到来!
船队靠上南岸,让出航道给北上的船只,河道恢复繁忙原状。
将志民回身往南看,一个煤钢工业体映入眼帘,一根根烟囱向蓝天排放着黑烟。
更远地方,他看到了成片堆放的钢材,以及宛如蚂蚁搬家的运钢车队。
“这就是改天换日!”
“这就是革命的新希望!”
将志民捏紧拳头,给自己加油鼓气,将内心的最后一丝犹豫给赶走。
这些天,将志民不止流连于煤钢基地,他走遍了根据地南北,去探访了工业园,更去了盐盆基地。
那流淌的白花花精盐,让他每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