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09章(1 / 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七万军民吃半年,粮荒无虞。

不过也要坚持收储政策,要通过走私网,大量进口粮食,扩大总储备。

粮仓越满,缅共中央政府才能加大基建力度,同时扩大支援佤邦的力度,大力支持山民开荒、下山。

张扬着手改造佤邦社会时,头个拦路虎是复杂的民族结构。

佤邦有掸族、缅族、佤族、果敢、勃欧、德昂、德努、拉祜、景颇等十几个民族,不折不扣的民族大杂烩。

同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整个掸邦大体如此,不怪乎掸邦百年战乱不息。

好消息是佤邦通用西南官话(汉语),农村工作小组调查发现,每个山民都能听懂西南官话,就是能流利说的不多。

不管官话流利程度如何,骂人的话,全民熟练掌握,张口就来。

仅次于汉话的是泰语,不过各民族的泰语口音各异,颇像华夏南方的十里不同音。

农村工作人员下乡,最难的就是交流,只要能沟通,哪怕再晦涩,最终也能军民其乐融融,一起共建美好家园。

有不少下乡干部吐槽交流障碍中的笑话,也算是工作中的一点乐趣。

张扬看得比基层干部远,口音各异的汉话根本就不是障碍啊!

这样的人文环境,就是汉语的天然地盘,这可是万世基业!

过了语言关,更大的难题是封闭的地理环境。

如果说木姐的交通难度是10,那果敢是20,佤邦的难度系数是100。

尤其是缅老交界的湄公河流域,交通极其闭塞,很多民族还处在原始部落社会。

缅甸最东北角,也就是被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两面包夹的孟温、孟坎、孟雷三角地。

这里要去滚弄,最佳路线是入湄公河,上到景洪,借道滇南,再从南定河入境。

要想直穿佤邦,根本无路可走。

如此闭塞的环境,给禁毒战争带争来了新局面。

人民军横扫果敢毒贩后,贩毒武装不再走萨尔温江-怒江流域,而是走东线的湄公河-澜沧江流域。

湄公河是华缅老泰四国界河,确确实实的国际河流。

从澜沧江出境后出发,下至大其力,缅甸界河长达数百公里,且流经区域皆是原始雨林。

以人民军的这点兵力,连金三角都没攻下,就更别论管控湄公河了。

要管好这片水域,缅共做不到,现在的四国也做不到,直到三十年后,强盛的华夏才有能力管控。

所以对贩毒武装转移交易路线,张扬是无可奈何的。

禁毒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争,急于求成是不行的,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