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27章(1 / 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养佤邦人民一季的底气所在。

粮食关乎存亡,储备口粮越多就越好。在储备粮食不足以养活缅甸三千万人口之前,农业生产一刻都不能放松。

将来很长时间内,老根据地的农田都要承担起供养新根据地人口的重担,所以更不能放松警惕。

这些天来,张扬每天都冒雨下乡,不惧危险的到河堤附近查探水情,但能做的不多。

瑞丽江主径流来自滇省境内,水位的涨幅取决于上游来水,根据地治水办法不多。

三个农场全在瑞丽江及其支流边上,大河水涨,不断托高支流水位,使得千里堤坝处处溢水。

以根据地的人力根本无法全面加高堤坝,只能选择性的保大弃小,尽可能的减少农田损毁面积。

到10日,水势稍退,张扬拿到农田损毁的初步汇报,农场约3成农田被冲毁,农村约为5成。

农场损失相对少,是因为开荒时修的水渠深,田坎高又宽。

当河堤漫灌或被冲垮时,农场选择加高河堤后面的田坎,垒起一道更高的防水坝,从而保住大部分农田。

能及时加高田坎,得益于农场有各种中大型农机,可以及时运送大量沙袋和石块填坝。坝

农村没有农场那么高的组织力,和大批农业机械,也就没法如此高效的抗灾,损失相对惨重一些。

洪水稍去,农场率先展开自救,投入大量机械用于清淤、修复堤坝,以求尽快完成稻田补种。

按照计划,今年秋收后,农场将全面推广烟叶种植。

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以及到玉溪等地取经,根据地大规模种植烟草的时机成熟。

在农场的美好规划中,根据地将实现两稻一叶的一年三季种植,从而大大提高种植效率,并帮助广大农村以烟叶替代罂粟。

现在显然是做不成了。

当下必须抢种一季晚稻,保证今年的粮食收成。

农场以外,根据地各地农田损毁严重,大半水田都要抢时间补种晚稻。

缅北水稻生长期约120天,9月补种,将在明年1月收割。

若晚于1月中旬收获,北方将频繁寒流南下,气温骤降至一年最低,使得水稻产量大减。

所以补种晚稻必须争分夺秒,早种一天,收获就多一分。

9月12日,缅共中央下达最高指令,要求全党全军以恢复农业生产为纲领,发起救灾大行动,全力以赴的去救灾复产。

缅共军委下令,命令整训中的部队,开赴农村,下乡救灾,修复农田水利工程,扶助农民抢种水稻。

同时,农场也在加急培育晚稻秧苗,保障全根据地的种苗供应。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