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桩桩喜事,何尝不是在吃人!
目睹奈温政府的种种丑陋,张扬只觉恶心,也决定加快革命步伐,解放事业不能按部就班,要因时而变,顺应人民的诉求。
--------------------卷三第1章建国统区地下组织,加快全缅解放进程--------------------
到十月初,根据地农田全部补种完毕,不只是水田抢种,就连被山洪、大风破坏的旱地作物也得到补种或者追肥。
抢种活动结束后,村民依照旧例,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劳动队,开始修复被洪水损坏的堤坝、村路。
根据地边区人民政府下拨了水利专用款,用于采购低价水泥、钢筋等建材。
农民出力,政府出钱出物资,一起为美好明天而奋斗。
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灾后民生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下降,成了无可辩驳的仁政。
经此一灾,根据地百姓对缅共、人民军、人民政府的拥护程度达到新的顶峰。
根据地内部民心鼎盛,那就必然向外溢出。
老百姓的幸福感相当比例是来自于对比,只要比外人好,特别是比以前瞧不起自己的人好时,喝白开水都开心。
根据地(缅族百姓习惯叫边区,并在民间流传开来)与国统区并不是隔绝开来的,相反两地民间往来密切,尤其是兴威以南的缅族村落。
兴威地区的缅族人基本是从腊戌、南渡等地迁入的,且迁移时间多为近三十年。
所以两地百姓多为亲族,互相通婚也多,孟利防线的军事对峙,并不能阻断百姓的往来。
水灾前,国统区的百姓生活优越,很有优越感的看待山里的穷亲戚。
等缅共解放兴威一带后,国统区人民更是将北边视为沦陷区,认为自家亲戚被“共产”,日子过得十分凄凉。
边区百姓吃了南边亲族的白眼,当然不舒服,但也没法反驳,毕竟大家内心深处都视缅共为乱党匪军。
水灾前,土改、医疗下乡、兴修水利、减免苛捐杂税等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让得到实惠的缅族百姓大为拥护。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