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边区政府的要求,农民还是愿意听的,毕竟农具、化肥、农药都需要政府补贴价格或者发放。
再一个就是边区山地太多了,能开垦的土地远远超过人口数的十余倍。当每家每年都允许开垦几十亩地时,就不会有土地矛盾了。不怕地被争走,争光,农民就会变得明事理,也能温文尔雅起来。
大垦荒虽好,但水利、道路等设施跟不上,种地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会种地无利可图。
张扬就问:“水利、村路等基础建设,没有因为战争和垦荒所影响吧?”
李国成摇头说:“影响不大,战争只是一时的。垦荒是农闲工作,农民也知道保住熟地的耕种才是根本。要提高熟地产量,以及增加收入,那就要做好水利建设,以及道路建设。这个道理经历水灾后,上到八十阿婆,下到八岁稚儿都懂得这个道理。”
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旧如火如荼的展开。
根据边区农业部统计,到今年年末,农村地区将做到60%的乡村通土路,80%的村寨出现水利设施。
这串数据一说出,张扬就知道其中的伟大力量。根据地除了瑞丽江边,几无平原,耕地大都为山间小块水田或梯田。除了农场耕地外,山民的土地几乎都是建在山上的农田。
缅共要在辽阔的山区通路通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2年时间,这项事业就覆盖如此的广,对缅北人民和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来说,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
这毫无疑问是百年基业,哪怕百年后,张扬这批革命者逝去,革命失败了,这些基础设施依旧会成为革命岁月见证者,甚至是千年之后,它们必将依旧遗留下一些痕迹。
三人边走边说,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德钦等人哪有这么多精力,所以早就带着慰问北归战士的任务,去慰问同志们去了。
张扬、李国成、谢和华都还年轻,身体还处在精力充沛的阶段,路边站着说上大半天都不带歇的。
走路多了肚子会饿,三人识趣的上车,准备回去兴威吃饭。
上车后,张扬问:“说了功绩,该说问题了。我在前方指挥,但知道后方的问题不少,而且还是大问题。”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