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这段湄公河远离下游,大鱼很少溯游到此,因此渔获出产量不高,雨季时尚好,但到了旱季,河水干枯,鱼群退走,渔民就无法靠捕鱼维持生计。
因此,当地渔民并不是纯粹以捕鱼为生,而是要兼顾其它生计。在金三角最好的出路都与毒品沾边,渔民也不例外。因此,江上渔船还充当了走私、运输毒品的勾当。
几十年下来,金三角渔民就与毒品勾连在一起,民不再是良民,而是毒民。掸东剿匪不利,就有渔民帮助乱军运输人员、武器的因素存在。
小渔船灵活机动,处处浅滩都可登陆,而大其力人民军兵力有限,无法扼守所有河岸,自然就无法杜绝乱军作乱。
敌可往,我亦可往。湄公河作为国际水道,各国难以协调共管,导致走私猖獗,那么缅共一样可以借用这些优势,将根据地的工业品走私出去,并从南方进口所需物资。
大其力以南就是泰国,七八十代的泰国是亚洲四小虎之一,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泰国开启了工业化、现代化,其工业规模和经济水平都是中南半岛的典范。
这就意味着泰国能生产许多根据地所急需的工业材料,尤其是燃油、机械零件等产品。同时,泰国还是一个比缅甸还大得多的市场。若能开拓出一条缅北-泰北走私通道,其中的利益是非常客观的。
去年,缅甸国内走私网络打通,缅共收获了大量利益,有利保障了年初会战的胜利。受此影响,走私就成了边区政府的本能渴求。掸东地区解放后,缅共内部就有向湄公河走私的呼吁。
听完李国成的大致介绍后,王飞参谋长接过指挥棒,从军事角度阐述湄公河走私的可行性。
“河运之基是河防。没有武器加持,河上走私就是一块肥肉。湄公河上全是亡命之徒,个个是见血就上的豺狼。没有武力保护,我们别说出肉了,就连岸上的坛坛罐罐都保不住。”
“因此,走私的前提是必须有武装河道巡逻部队,用人民军的枪去保护我们的人员和船只安全。”
张扬转头问:“巡逻艇采购进度如何?”
去年12月,刚解放掸东后,张扬就意识到河防的重要性。掸东第一次剿匪时河边处决匪帮,对震慑乱军大有助益,但也揭示了人民军的短项。
若是有武装船只游弋于江上,又何必江必边处决呢?直接等匪徒下水游累了,抓上船带回陆上公审,那么观瞻会好许多。
事态发展也如此,江边处决的震摄力很快就消散,大批乱军卷土重来,掸东地区动荡至今。
近半年以来,湄公河成了乱军的补给便捷通道,渔船无数次靠岸,为匪军运送无数的作战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