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大势早在雨季就奠定了下来。
居于这个考虑,张扬才严酷镇压掸东地区,用快刀斩草除根,不留给域外势力干涉的抓手和把柄。
等旱季以来,诸事皆遂,外敌除了舆论上抹黑造谣外,能只能无能狂怒了。
尽早搞定掸东治安,有利于旱季的新一轮扩张计划,若迟迟不解决掸东,届时将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
大气力镇公所内,衣着分明的两拨人正在相谈甚欢。
“李先生,我代表政府衷心感谢你的义举。”
镇长季长里热情地握住李宝明的双手,连连感谢。
李宝明笑着自嘲:“我这是财迷心窍,都是为了发财而来。是你们开了收购汽油的口子,我才有发财的门路。我们双方是互相...”
“互相成就,互惠共赢!”
李宝明一拍脑门,大笑道:“还是季镇长有文化,有水平,我是个粗人,连中文都说不利索。”
两人相谈甚欢,聊得好不开心。
李宝明的到来,给掸东政府解决了两大心结。
自湄公河委员会成立后,当时的景栋临时政府就着手要解决船只和油料等物资进口的两大难题。
边区政府从多个渠道暂时解决了武装巡逻船的问题,但货船、渔船方面一直未能解决。
从大气力新码头往南去,一样水激滩多,要当地的渔船、小货船,配合当地船夫才好使。
剿匪之后,劳改如此多山民,渔民自是不缺了,但渔船(兼做走私货船)依旧严重不足。
没有船,想要控制江面,乃至插手三国共管水域的走私买卖,就困难重重。
掸东政府多次向景栋等地的华商示好,以巨利诱使商人运来商船和走私货物,但一直收效甚微。工作刚有些进展,搜捕头面人物的行动,又将商人给吓回去了。
等到六月下旬,掸东地区治安大好,边防部队开边关后,终于有胆大包天的走私商人上门了。
李宝明刚进大气力镇公所,就宣称送革命政府一批货船,并可低价销售船上装载的燃油。
燃油一直是根据地紧缺的物资,季长里当然大喜过望,顾不得坚定对方身份,就于一处江滩验货交易,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用泰铢买下了货船和燃油。
走私商人跟脚迟早都能查明,季长里现在要做的就是千金买马骨,先破局引发走私潮才是当务之急。
傍晚,季长里亲自送李宝明一行人到边防哨所。临别时,季镇长还送了对方一支微冲防身。
目送李宝明进入泰国哨卡,并由泰兵亲热接待后,季长里对对方的深厚背景和实力多了一分认识。果然,能如此大胆地上门,其人一定有强大的底气在,同时也更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