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国企代表,还是缅军后勤军官,八莫政府来者不拒,只要愿意和气生财做买卖的,缅共都欢迎。
至于为何缅甸国企和军方人员为何大胆前来采购,一个是缅共一贯开放的态度,另一方面无非是对方觉得八莫开港的窗口期很短,必须尽快囤货,以备航道关闭或新战争爆发后,可以凭借手中囤货高位出售套取巨利。
与外敌私通是大罪,缅国企与密支那军官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冒着巨大风险到八莫来,显然是做好了避险准备,并不害怕仰光的追责。
如此大胆的行为是为前所未有的,目睹这一切的杨开元闻到了一股王朝末日的腐朽气息了。
自六十年代以来,缅甸经济就一路往下走,而通货膨胀率却一直高升。去年末,缅军发起其自身从未有过的大规模进攻后,国内经济就进一步恶化。
到今年春,战争规模达到巅峰,奈温政府的战争准备金早早耗空,为了供应作战物资,军政府向民间大量搜刮物资,搜刮成本却是新印缅元,以及一沓沓白条。
战争物资供应中一大部分是需要从国外进口的武器弹药,这些可没法打白条,只能用国库黄金或外汇支付。奈温政府选择了从国内大肆征集粮食、矿产品等剩余,用于换取军购外汇。
这就让国内经济更加紊乱,一边是商品供应不足,一边是货币超发,双重危机叠加,让物价飞速上涨,同时货币坠崖式贬值,其最终体现为通货膨胀率飙升。
在一个飞速通货膨胀的经济体内,其通货成本是全社会一起承担的,无论哪个阶级,当然外币自由兑换,且可以移民的特权阶级是例外。
缅甸是个极不发达国家,连奈温的女儿都没有移民,更别论其它食利阶层的个体了。
避险保值是人的本能,既然无法兑换外币来抵消通货膨胀,那缅甸国内的地方官僚们必须寻找一种保值的商品,以渡过经济危机。
同时,军政府的搜集令不止让底层百姓受苦,也让管理着各个行业的大型国企利益受损,经营状况普遍出现大幅亏损。因为军政府打白条,更多的是落在生产军事物资的企业头上,穷到勉强饱腹的农民,能被搜刮的就只剩粮食了。
于公,企业亏损需要寻找新增长点保持官帽子;于私,特权群体需要寻得保值物品确保赃款不会大贬值。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