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303章(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缅共知道BM-14火箭炮,隔壁越南人就装备了不少。它除了射程、口径、管数略微优于67式火箭炮外,其它各项数据都不及107火箭炮。

从越南人的实战检验来看,BM-14火箭炮这个五十年代初的老家伙乏善可陈,并不适应丛林地区。

苏联人提供的BM-14只能是二手、三手,乃至是退役仓库货,人民军用它,还不如坚持自研量产107毫米火箭炮。

战争是生死存亡之大事,缅共不可能用宝贵的外汇接收苏联人的垃圾。

否决谢利夫所谓的善意后,会谈又陷入了僵局。

这次,缅共主动让步,允许2-3名苏联记者进入缅北根据地,且一切行程都由缅共安排。

这个让步的对等条件是,缅共采购1-5门各型重炮、火箭炮,并采购一批重炮炮弹和火炮零件。

根据地没能生产重炮炮弹,华夏关闭军事援助大门后,只能通过苏联人获取。

人民军从华夏获得了一批122榴弹炮和一门59式130毫米加农炮。这批老炮经过一场激烈战役后,零件磨损很大。根据地炮厂正在尝试一切手段来保养这些重炮。向苏联进口同型号的零件。

通过仿制的苏制重炮,华夏走上了自己的火炮研制道路,在火炮零部件上,华与苏的同型号火炮的零件很可能无法替换。

虽知如此,但缅共军工人依旧想要试试,人穷但不能志短,哪怕前路可能走不通,但总归要试试。

人民军获得重型火炮的道路太艰难了,所以每一门大炮都是十分珍贵的,必须全力延寿每一门重炮。

炮弹和火炮部件上,谢利夫很大方,不做数量限制,但炮管不在此列。

苏联人认为己方做了让步,那么缅共也必须有所回报,应该在考察人员上作出让步。

缅共立刻驳斥了对方言论,所谓的让步太小了,谢利夫依旧没有答应出售相应的重炮,在冰雹火箭炮和米格战斗机上,更是寸步不让。

谈话再次僵局。

一直到8月10日,张扬判断对方就要失去耐心了,就示意李寒提出全新的建议。

既然苏联人不愿意出售重武器,那么美制武器可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