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305章(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钞票是基于经济基础的,经济基础很大程度又决定于人口规模。

此前,根据地人口约35万,这点人数发行纸钞不就是个笑话!今年获得大片新解放区后,根据地人口扩大到120万,终于算是有了人口基础。

新解放区还没消化,人口优势没法立刻转化为经济规模,基于这个判断,李国成认为要到1981年旱季时机才成熟,才可试行缅北边区票。

刚结束的政府改革中,新成了边区银行就是为了发行边区票而准备的。

张扬反问:“发钞的锚定物是什么,有定论了吗?”

在货币与金融领域上,张扬的知识储备不多,只对大方向上有一定预判,在具体细节上就不能随意发言了。没有调查,没有实践就少说话,张扬在恪守这个箴言。

货币发行是关乎缅共生死之大事,理应高度保密,所以边区票的发行一直是在小圈子讨论,知情人限于缅共高层、财政干部,以及部分驻港干部。

信用货币的锚定物在古代,可以是粮食、盐铁等等实物,到了近代更多是黄金,也就是金本位时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有了与石油挂钩的趋势。缅共高层对石油美元体系时代认识比1980年的大部分国家领导人都深刻,一大证明就是年初谢和华炒黄金获得巨利。

为了渡过财政危机,缅共卖光了库存黄金,也就不可能以黄金为基础发行货币。

对缅共而言发行货币只能绑定生产资料,要么是粮食、盐等传统锚定物,要么是工业品锚定。

这两者各有优劣。大米和食盐,根据地都不缺,到了今年秋天,农场收获的稻谷可以达到亿斤。到时,根据地可收储粮食总量可达10万吨。盐场二期投产后,食盐总产量超过100万吨。

一百万吨食盐,全缅甸三千三百万人吃一年都够了。无论是粮食,还是食盐,都足以作为边区票的锚定物。

但另一方面,粮食和食盐都不具有独一性,不是缅共独有并垄断的可交易商品。

缅甸当局的粮食产量远远高于缅北,军政府控制食盐年产量也有数十万吨。

如果根据地发行粮食、食盐代钞,敌人极可能搜集大量盐粮对缅北发起挤兑行动。

就算奈温政府没有这点认识,但国内实力雄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