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322章(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缅北战场,如今人民军与缅军对峙的三个方向就为高原丛林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底色是不变的茂密丛林。

丛林植被密集,交通通道就几条传统道路,道路节点又被两军分别把控,不可能说沿着道路机动而敌人视而不见。

穿插战术只能走丛林,走丛林就必须面对漫山的蔓藤等植被,部队行军需要有开路部队。不像华夏大地上,到处是人烟,部队迈开腿就可以了。

缅北不是这样的,迈开腿就得先开路,还必须得防各种蚊虫叮咬。缅北的山蚂蝗到处都是,旱季的山里也有,它们会趴在树上,人畜通过时就会弹射黏附上去吸血。

在丛林行军,大部队依然要全身穿戴齐整,做好防范准备,出了丛林区更要驱虫、拍打衣服、重新整装,而不是直接投入战斗。

如果人民军下了山,杀入平原,倒不用管烦人的蛇虫了,但又面临新的难题,那就是没有群众基础,做不到快速行军,更无法保证持续高强度战斗状态。

若能解决群众基础,别说运动战了,什么战术都管用。可不就是缅共崛起时间太短了,来不及获得深厚的群众支持。

秋冬季节,在华夏长江以北地区,部队急行军了可以就地休息,战士实在累了可以就地躺下,做好保暖工作就够了。可在缅北,你试试?

吃够血的教训后,人民军每次安营扎寨,都必须喝热水、挖排沟、铺干地,不敢也不能随地宿营,而是有一套科学严谨的驻扎办法。

在缅甸战场,战争双方都显得有些慢吞吞的,打仗前戏做得非常到位。不这么做的部队,早就被淘汰出战场了。

游击战上,九旅在掸中地区贯彻到底,部队损失非常惨重,吃够了没有充分补给的丛林游击战的苦头。游击战是人民军的常规战术之一,但远不到必胜大杀器的地步。

很多战士打法,人民军高层也都知道,兵书和华夏教材谁都会看,但不是谁都能玩明白。

人民军指挥员出了张扬、王飞、林明贤、将志民等少数人到过春城军校受训外,其余人都是张扬等人带出来的学生。

只是春城陆军学校的短期生,张扬几人的水平,说实话很有限,远远比不上华夏将星。老师水平都如此,学生更不会有多厉害。

所以,人民军的整体军事指挥能力一般,也就比缅军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