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343章(1 / 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比扩张土地,各大寺庙更愿意去弘扬佛法,光大本寺的声誉,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信众礼佛。

1月初,张扬约见奈蓬大师后,腊戌佛教理事会很深明大义,承诺放弃寺庙土地。

腊戌地区寺庙耕地不过数千亩,这点土地,佛教理事会舍得,只要信众在,菩萨身上的金粉只会越来越厚。

张扬这次索要土地,当年不是为了这么点土地,而是给佛教立规矩。有了规矩,以后进入平原地区,就有“法”可依了。

本地佛教懂礼貌,张扬也开出了针对僧侣的方子,凡是住寺的职业僧侣都纳入分田范畴内。就如金光寺,常驻僧人有人36人,一共可分得180亩水田、288亩菜地、360亩林地。多余的耕地,分给当地农民,最后剩下山林、荒地则归于国有。

有了佛教理事会的配合,腊戌地区土改进度很快。张扬再次下乡调研时,土地已经分配下去,当地农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正在挖渠修机耕路。

土改的背后是详尽的人口调查,腊戌地区农村人口为268148人,总稻田耕种面积达一百多万亩。今年春耕后的夏收,预计会为边区政府提供十万吨公粮和收储粮食。

掸中、掸东两大地区下半年土改,虽缅共中央决定搞大种植园,但依然会给当地山民分土地。

待下半年秋收时,新解放区都恢复了农业生产,到时整个根据地百万人口都将迎来一个粮食丰收季。

乐观估计,到今年年底,根据地储备粮总量将超过50万吨。粮食危机不再是危机,而是缅共解放事业的助推器。

2月15日,张扬视察腊戌无人机制造厂,工厂就在腊戌机场的西山脚下,工厂建筑面积达到一万多平方米,职工人数约为150人。

工厂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是前年起就跟着611所试飞团队学习的知青技工团队。华夏无人机团队终止合作后,学习团队回到缅北,筹建根据地自己的无人机制造厂。

筹备将近一年后,无人机厂在今年初投入运行,目前每月能组装大小两型无人机共30架,计划于年中将产能提升到80架。

张扬视察工厂时,宽阔的厂房内,工人正站在流水线两边,分次序地组装零部件,将一架火蜂无人机组装成型。

前线激战正酣,每天都会损失数架乃至十余架无人机。火蜂和蜂鸟无人机都被一线部队当成了消耗品在使用。无人机工厂的投产,是前线部队获得侦察优势的有利支撑。

出了喧闹的组装车间,张扬问随行的工厂管理层:“你们对前线部队对于无人机的反馈意见,你们怎么看?”

以吕子文厂长为首的管理层,同时也是根据地的无人机技工团队。根据地人才稀缺,所有的技术人才同时要兼任管理岗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