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缅甸风云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343章(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知道的!”

无论火蜂还是蜂鸟,都有一个显著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只能携带航空照相机,无人机落地后,航拍照片要送到后方的技术分析中心,由技术人员用电脑等手段研判照片情报,出具战情报告后,再送到一线部队手中。

人民军尝试过技术团队携带设备伴随部队前进,就地读取航拍情报,但效果一般。这个时代的电脑很沉重且娇贵,缅北湿热多雨,技术团队野外行军非常麻烦,并且危险。

这次人民军主力走水路跃进实皆北部,交战区域全在国统区,航拍情报读取团队更不可能跟随部队进入战区,只能留在八莫。

如此以来,前线部队使用的蜂鸟无人机的侦察效果就大打折扣,当日早上航拍图像,要先走山路再走水路,历经数百公里才送回八莫。等情报在送到一线部队时,敌我阵线早就变动了,情报早就严重失真,甚至无效。

火蜂无人机从后方机场起飞,高空飞跃战区或曼德勒、密支那上空,一如战前那样带回有效航拍。

但一样遇到一个问题,无法及时读取情报并送到前线,只能作为战线指挥部或军委的参考情报。

此外,缅军早就对火蜂无人机有所了解,F-5战斗机化身为火蜂杀手。无人机侦察团每飞5个架次的火蜂,才能带回一次有效的敌区情报。

蜂鸟和火蜂都无法满足人民军的需求了,在愈发激烈且敌我态势变化极大的新战场,部队需要更先进更高效的无人机。

吕子文苦恼地说:“工厂目前只能生产无人机,至于研发和改进工作,我们刚投入力量,远没到产出的时间节点。”

“...之前,新式无人机的研制工作,我们交给了华夏团队。如今合作中断,我们能力有限...实在是愧对党和部队的信任啊!”

张扬心中叹了口气,他当然也知道实情。去年初,缅共就向611所和132厂支付了一笔研究经费,要求对方改进两款无人机,以并获得实时图像回传功能。在双方的构想中,新式无人机将装备电视摄像机,驾驶员只需在电脑前就可以获取航拍图像,并远程遥控飞机。

这一合作被京城一纸公文给打断了。

根据地的无人机团队平均学历勉强达到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