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越早解决克钦缅军,对人民军越为有利。
前线进展顺利,但却是用了二十余天取得的,远不及12月、1月所达成的进军速度。之所以如此,更多是因为人民军杀入缅军重兵把守的核心地区,且失去了战争突然性,敌人回过神来了。
但张扬却知道,这也是因为人民军兵力耗尽了。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开战至今,人民军已经动用了所有部队,各战场的部队也已鏖战数月,已然兵疲将寡。
如今西线部队就是靠着不断胜利的这么一口气打下去,如若久攻不下,极可能出现败绩,一旦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西线人民军急需有生力量补充,将这一口气顺下去,只要吃下密支那,那么全盘皆活。
统一参谋部和西线指挥部的意见后,张扬决定抽调全军非处于一线作战的部队,以军校、教导大队为核心,组建1个教导旅,并投入31号公路战场,以求击穿44师防线。
军校教官和教导大队采用轮替计划,军委从各旅中抽取一批班排连军官到学校和教导队学习、进修,战争也没能打断这个轮训制度,反而因为伤愈指挥员的加入,反而扩大了教导大队的规模。
因此,这批军官有着丰富的实战指挥经验,只要把架子搭好,充实士兵后就能达到一定的战斗力。虽然战斗力不及九旅这种老牌旅,但却超过了101旅这样的新旅。
于此同时,早已组建好的水路突击大队,获得了军委授权,执行已定的突击作战计划,沿着伊洛瓦底江杀入密支那河谷南口。
解放八莫后,人民军就琢磨怎么利用八莫-密支那的天然航道,偷袭密支那河谷,但诸多难题未能解决,限制了这个构想的落实。
旱季的八莫以北航道,由雨季可通行50吨渔船,变成了水浅难行,大量暗礁浮现,让江面行船步步维艰。
此外,沿途河道都为国统区,沿岸村镇驻扎着缅军以及民团,贸然沿江北上,就会被敌人层层封锁。
如今,密支那司令部抽调周边次要地区的驻军填入南北两处战场,已经无力维持河防部署。漫长的八莫-密支那河道,缅军尽数弃守南段,只留警戒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