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3章 强者阿良(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提着灯笼的老人,那位礼部祠祭清吏司的郎中大人,拣选僻静街道,最后来到红烛镇城隍阁。一脚跨过门槛之前,老人手中灯笼率先进入门内的时候,如同穿过一阵水纹涟漪——用以隔绝阴阳、井水不犯河水的涟漪转瞬即逝,只是老人的大红灯笼内出现了一缕缕四处飞掠撞壁的流萤,流光溢彩。

这盏灯笼,有人以朱笔写就了四个古朴小字:魂去来兮。

这座与县衙分掌阴阳庶务的城隍阁内,一个面如红枣的儒衫老者向来者作揖,朗声道:“红烛镇城隍,拜见郎中大人。”

这位城隍爷身后还站着两人:手捧玉笏的文官及披甲佩剑、肩上蹲着一只狸猫的武将,俱是可以划入阴物范畴的神祇英灵。这三人的身姿容貌与此处城隍爷的泥塑神像以及文昌阁、武圣庙供奉的文武两个神像一模一样。

灯笼老人点头还礼,脸色凝重道:“想必你们三位已经收到朝廷的密令,方圆千里之内,大大小小的山水正神、土地、河婆,以及城隍阁和文武两庙供奉的神祇,都要截杀一个名叫阿良的佩刀男子。如果有任何人胆敢畏敌不前,或是故意隐藏实力,事后一律打碎金身。水神碎片埋于山根、山神碎片沉入江底,你们一阁两庙出身的也差不多是这个下场,到时候要全部从地方县志除名。”他露出一丝笑容,缓和一下气氛,“不是要你们争相赴死,只是全力拦阻而已。陛下亲自运筹帷幄,所以也是各位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如今我大骊铁骑的南下脚步势不可当,一旦版图扩张,亡国的疆土上便会空出许多更好更高的位置来,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你们久居神位,想来都明白。”

三位地方神灵分别慷慨出声:

“属下绝不敢敷衍了事!”

“定当全力以赴!”

“生前就已为大骊战死过一次,如今得享香火数百年,自当拼了金身碎裂,也要让那狗胆恶獠授首于此!”

灯笼老人欣慰点头:“南边的大好河山,大骊以后肯定需要仰仗各位帮着坐镇山河气运。总之,我们勠力同心,共襄盛举。”

稍稍靠近红烛镇的玉液江神祠内,曾经和灯笼老人一起出现在观水街的魁梧汉子,其真实身份是兵部武选司郎中。可以说,这个壮汉掌管着大骊王朝大部分江湖人士的生杀大权,只不过比起跟神仙中人笑谈长生事的礼部祠祭清吏司,兵部武选司被形容成是跟泥塘里的杂鱼王八打交道的衙门。

江神祠内,站着两位气势不俗的江水正神,一位手持黑黝黝铁枪,时不时有金色铭文闪烁亮起;一位青蛇缠绕手臂,灵动青蛇间歇性张开小嘴,吐出一口口雪白色的气息。

魁梧汉子沉声道:“一旦收网,那刀客多半是要往南方逃窜,所以要你们在这边碰头,到时候我会第一个出手拦阻。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事情我倒是想做,可如今皇帝陛下说不定就盯着咱们呢,所以借给我十个胆子也不敢做,希望你们两位同样不要让皇帝陛下失望。”

魁梧汉子说完话便大踏步走出江神祠,面向北方的红烛镇,干脆脱去上衣,露出一身雄健肌肉和狰狞的文身——前胸是一条寻常草莽武夫绝对不敢文的过肩龙,背部则文有一头出林虎。月色之下,魁梧汉子双臂环胸,不动如山,气势高涨。

通向枕头驿大门的那条长街上,那名试图劝说林守一随她一起返回长春宫的妇人并没有远去,而是挑选了街旁一家酒肆落座。酒肆里,年轻貌美的女掌柜沽着酒,面不改色地与客人说着粗鄙不堪的荤腥笑话,她那个畏畏缩缩的丈夫只是埋头做事。

这位长春宫的太上长老身边坐着当初画舫上划船的少女,她是世代贱籍的船家女出身,只是这次得到天大的福缘,被身边这个师父相中,要被带去长春宫修行传说中的仙术。按照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师父的说法,少女天赋不错,估计是世代依水而居的关系,又与冲澹江孽缘纠缠,故而天生亲水,属于有望跻身中五境的不俗资质。

少女不知道什么叫中五境,此时此刻,正学她师父小口喝着烈酒,不是因为怕醉,而是师父身上那种浑然天成的气度,让少女不由自主就想要去模仿。

少女轻声问道:“师父,那少年为何不愿随我们去往长春宫啊?”

妇人淡然一笑:“倒也不能说他不知好歹,只能说缘分未到吧。修行当然是在修力,这就像是建造房子,需要夯实地基,可是最终高度有多高,仍是看修心修到了什么地步。那个林守一,心性坚定,是个天生修道的好坯子,哪怕不入我长春宫,一样可以走得很远。所以你要努力,才有机会在下一次重逢之时,不用再觉得自惭形秽。”

少女“嗯”了一声,低头喝了口酒。

不得不说,这位仿佛青春永驻的妇人,气度胸襟相当不错。

正在此时,红烛镇突然开始震动。好在虽然气势很大,但没有什么实际影响,只是岸上桌椅摇动、河中画舫晃荡而已。

妇人脸色微变:“果然是上五境的练气士。”她心情沉重,轻声道,“只希望不要是传说中的十二境,或是十一境的兵家练气士。”

她对少女道:“等下我离开之后,不管发生什么,不要惊慌,留在原地就是了。”

碰上他们这个境界的神仙打架,哪怕能预知灾祸临头,也未必跑得掉。

实在无法想象,如果天下没有七十二座书院坐镇一方,没有三教之外最强势的兵家修士依附王朝,没有那么多山水神祇帮着王朝君主盯梢、掣肘山上势力,这个天下会乱到什么地步。

阿良来到廊道外的空地,衣袖猎猎,双手分别按住绿色竹刀和狭刀祥符,大口呼吸了一下。好像没有了斗笠遮蔽天机,没有了某种刻意为之的压制,这个男人终于能够舒展身姿,不用再束手束脚。

阿良似乎不太放心,望向某处,又叮嘱道:“你虽是一尊修道有成的阴神,但是大骊如今国势蒸蒸日上,每座雄关大城往往阳气刚烈,先天克制你们这类鬼魅阴物。你可以先让林守一尝试着炼化那叠符箓里的几张纯阳符作为你的通关文牒。”

廊道不远处,在阿良出声后,有一人缓缓浮现,出现在了陈平安四人的视野中。黑雾缭绕,一颗清晰可见的头颅,其上五官分明,只一双没有瞳孔的雪白眼眸诡异瘆人,高大的身形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如一条入云蛟龙,见首不见尾。

这尊所谓的阴神点了点头。

阿良笑道:“那我就把这些孩子交给你了,最少护送到大骊野夫关,之后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总这么老母鸡护崽子,终究不是个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我相信你。”

那尊阴神用地地道道的小镇方言沙哑开口问道:“前辈为何愿意相信一个来历不明的阴物?”

阿良乐了,直白道:“看你的面相啊,长得这么不近人情,一看就是面冷心热的。”

阴神犹豫了一下:“是因为像前辈吗?”

阿良给这句话噎得不行:“你这个不人不鬼的王八蛋……说话挺逗啊。”

阴物咧咧嘴,不说话了。

李槐早已躲在李宝瓶身后,扯了扯她的袖子,胆战心惊道:“宝瓶宝瓶,是鬼,真的是鬼!”

林守一满脸好奇,但还是尽量克制,以免太过直接的打量眼神惹到那尊阴神。《云上琅琅书》里粗略介绍过,阴物成神亦有道,一是凭借信徒的香火愿力,二是寄生于兵家的胆魄之中,三是如练气士修行。第三条道路最为崎岖难行,但是一旦成势,阴神魂魄也最为稳固,便是烈日曝晒、罡风吹拂、梵音沐浴等等,都能够反过来成为砥砺自家修为的捷径法门。

那尊阴神看了眼陈平安,然后望向躲在最后边的胆小鬼李槐。

李槐哭丧着脸:“你别一个劲看我啊,看林守一,看陈平安,要不然看阿良也行。”

那尊一路尾随却将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奇怪阴神缓缓散去身影,阴气森森的廊道随之恢复正常。

阿良举目眺望了一眼北边的远方,没有急于离去,嘿嘿笑道:“有点小意外,所以咱们还有点时间可以聊聊。大伙儿有什么想说的话,赶紧的,麻溜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尽管来,以后再见面,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喽。”

李宝瓶第一个开口:“阿良,如果刀坏了,就不用还我,因为我跟你是朋友!”

阿良开怀而笑,朝小姑娘伸出大拇指,道:“这话暖心窝,我喜欢!可是回头肯定把祥符原封不动还你,放心好了。”

林守一认真问道:“阿良,我以后的体魄淬炼需不需要比纯粹武夫或是练气士当中的兵家修士更加坚韧?”

阿良摇头沉声道:“不用。有些人适合这么做,比如我;有些就不适合,比如你。你林守一的修行之路只能在‘精深’二字上下苦功夫,不可在‘驳杂’二字上浪费气力。”

阿良这番话说得很严肃认真,林守一轻轻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李槐嘀咕着“阿良你一天不吹牛就浑身不舒服”,就要跑到阿良身边说话,却被神出鬼没的那尊阴物用一只手掌重重按在了肩膀上:“不要乱走,阿良前辈实在……太强大了,若非前辈故意为我们留出地盘,仅凭他一身凝如实质的气势,数丈之内就能够让我这等阴物形神俱灭。何况一场大战在即,阿良前辈的心神已经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北方,不好分心照顾我们这边。”

李槐愣了愣,大概是这些话太过惊悚荒诞,使得他对身旁的阴物都没那么畏惧了:“你在开玩笑吗,他是阿良啊,连我也能撵着他打。你该不会是欠了阿良很多银子吧?”

这尊几乎就要凝聚出一点金身苗头的阴物笑容僵硬,对着这个口无遮拦的小王八蛋皮笑肉不笑道:“你能长这么大,真不容易。”

阿良悠悠然收回些许心神,望向陈平安、李宝瓶、李槐、林守一,突然觉得这场甚至称不上行走江湖的相逢,净是一些狗屁倒灶鸡毛蒜皮的短暂相聚,临了感觉还不错。这个已经尽力压抑那股向外流泻气势的男人笑道:“好了,差不多了。”

他磅礴的气势如瀑布直坠,根本无法完全掩盖起来,之前专门找人特制那顶竹篾斗笠便是为了能够镇压住这股汹涌澎湃的狂躁气势。

世间练气士,只恨法宝器物增长修为不够多,唯独阿良不是这样。

在剑气长城,他可以无所顾忌,因为那里自有沉积了万年的剑气剑意帮忙压下他身上这股凶悍至极的精神气。

斩杀那名大妖后,先在城墙上刻下了一个字,再通过那座倒悬山来到这方天下,阿良便不得不戴着斗笠“低头做人”,以免太过耀眼,被天外天的人上人俯瞰人间的时候一眼就捕捉到了动向。他不是怕打架,而是怕麻烦。

阿良这辈子就没怕过打架。在那方无比蛮夷荒凉的天下,十八尊远古大妖雄踞一方。阿良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人仗剑远游,深入腹地,与其中的十一尊面对面打生打死。最长的一场架打了整整两个月,东西纵横千万里,打得最后剑气长城不得不出动四位大剑仙联袂而去,配合阿良对付六尊大妖。

阿良豪迈地笑道:“你们四个一定要记住,每一个强者的自由都应该以弱者的自由作为边界!真正的强者,他的对手,是天地间无形的规矩,是世俗力量的强大惯性,是人皆有生老病死的铁律,是这些看不见的存在。从来没有一个强者因为践踏弱者而强大,必然是遇强则强,愈挫愈勇。”阿良伸出大拇指指向自己,“比如我阿良,打完大骊这拨,就要去别的地方,打遍那些个最强者。”

李宝瓶扬起拳头,神采飞扬:“阿良,好样的!”

李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林守一满脸涨红,少年的人生终于有了追赶的目标和方向。

陈平安看着阿良,离别之际,竟是说不出话来。

阿良最后对他眨了眨眼:“小小年纪,心思这么重可不好。陈平安,你是翩翩少年郎啊,来,给阿良大爷笑一个。”

陈平安挤出一个笑脸。

“要打就打大的,小鱼小虾没意思。走了!”

大笑声中,阿良身形刹那间拔地而起,天空之中响起一阵阵轰隆隆的炸雷声响。

雷声响起一次,高空就随之出现一团巨大的云雾。

整座红烛镇轰然巨震,扬起一阵遮天蔽日的尘土。

那尊阴神眼神恍惚,站在廊道顶端,仰头望向那些奇异景象,喃喃道:“实在太强了,不讲道理的强啊……”

大骊京城,一个身穿明黄色衮服的中年男子在司礼监两大貂寺屏气凝神的领路下来到一座祭祀社稷的高台。高台底下站着一名身材高大的白袍男子,正是从骊珠洞天赶赴京城的大骊军神——藩王宋长镜。

桀骜不驯如宋长镜此时微微低头,抱拳道:“陛下。”

大骊皇帝见到宋长镜后,笑着伸手在他肩头拍了两下,欣慰道:“第十境了啊,不错不错,不愧是我的弟弟。啥时候跻身第十一境?到时候我亲自给你放爆竹庆祝庆祝,你要是觉得场面不够大,我可以下旨让朝野上下一起放爆竹。嗯,如此一来,我可以先偷偷囤积爆竹材料……”

宋长镜看着眼前这位神游万里的大骊皇帝陛下,有些无奈,换了一个称呼:“皇兄,是不是可以做正事了?忙完正事,咱们再闲聊?”

大骊皇帝笑着点头:“哦对,正事要紧,赚钱可以靠后。”

他撂下宋长镜独自走向高台,拾级而上,突然转头笑问道:“要不要一起?”

宋长镜没好气道:“不耐烦跟那两个怪脾气老头相处,怕一言不合就打起来。”

大骊皇帝哈哈大笑,一边继续登高,同时扭头打趣道:“说好了,小打小闹我肯定帮你,真要跟他们搏命,我可不帮你。”

宋长镜收敛笑意,正色问道:“皇兄,这次一定要闹这么大?如果我更早一点知道,那人根本就不是风雪庙魏晋,而极有可能是一个十一境甚至是十二境的危险家伙,我一定会阻拦你摆出这么大的阵仗。”

大骊皇帝已经转过身去,淡然道:“我大骊需要告诉整个东宝瓶洲,十三境之下,皆可杀。”说完这句话,他踩上最高一级台阶,一步跨入高台,身形随即消失不见。

一栋高达十数丈的突兀高楼出现在大骊皇帝眼前。此楼不是大骊京城随处可见的木制建筑,而是由不计其数的白玉雕砌而成,底层梁上悬挂匾额,上书“白玉京”三个金色大字。

高楼大门自行缓缓开启,大骊皇帝走入,只见一柄雪白电光疯狂萦绕的大剑悬浮其中,整栋楼层皆是丝丝缕缕的游走电光。皇帝无视那些孕育着凌厉剑意的电光,大踏步往楼梯行去,电光如庙堂群臣遇见一朝首辅般纷纷退避。

二楼亦是相似场景,楼内如溪涧绿水缓缓流淌,唯有一柄飞剑悬停中央,通体呈现出晶莹剔透的幽绿颜色,只是相较于一楼飞剑宽阔的剑身,此飞剑剑身纤细如初春柳叶。

三楼既无气势惊人的飞剑悬停,也无光怪陆离的养剑环境,可是之前一步不停的大骊皇帝却在这一楼稍作停留,眯眼仔细环顾一周,低声笑着说了句“找到你了”,便走到不远处的墙壁下,身体微微前倾,视线之中出现一柄绣花针似的袖珍飞剑,可如此之小的飞剑竟然还配有灰白剑鞘,铭刻有“砥柱”二字——这把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倒是有一个大气夸张的名字。

四楼是一把剑身布满符箓篆文的古朴长剑。

五楼是一把大到匪夷所思的剑,与大骊男子等高,刻有“镇嶽”二字。

大骊皇帝依次登楼,最后来到十楼才停步,楼内站着一老两小。

老人面目黧黑,肌肤皱起,身材高大,穿一袭白衣,头戴高冠,一双深沉眼眸之中不断有旁人肉眼可见的紫气快速流转。

老人身边一双少年少女竟是骊珠洞天那座小镇的泥瓶巷主仆:宋集薪和婢女稚圭。宋集薪锦衣玉带,已是大骊头等风流的少年郎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肩头趴着一条土黄色的四脚蛇。好在细看之下,蛇的额头隆起,峥嵘初露。

稚圭好像比在泥瓶巷的时候个子长高了寸余,容颜更胜一筹,整个人光彩四射,给人一种久旱逢甘霖的玄妙感觉。

老人此时正站在十楼窗口位置,伸手指向大骊京城某处,为宋集薪授业解惑。发现大骊皇帝的到来,不过是点头致意而已。大骊皇帝对此全然不以为意,走到宋集薪身边,想要摸一摸他的脑袋。宋集薪却不露声色地侧过身,躲过了那只手掌。

大骊皇帝脸色如常,收回手后,笑问道:“宋睦,你跟随陆先生学习望气之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曾发现咱们大骊京城山河大阵的阵眼所在?”

宋集薪脸色冷漠,生硬语气里透着一股疏离隔阂:“尚未发现。”

陆先生笑道:“堪舆一途,哪有这么简单。不过宋睦已经算是出类拔萃了,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大洲的年轻俊彦。关键是宋睦后劲很足,因为精通术算和推衍,学什么都事半功倍。楼上栾长野何等眼界,依然对宋睦不吝美言,称赞为‘瑚琏也’。”

大骊皇帝哈哈大笑:“我的儿子嘛。”

稚圭悄悄后退几步,皱了皱鼻子,嗅了嗅。

大骊皇帝转头笑骂道:“你这小毛贼,真是不客气。”

稚圭一脸茫然无辜,大骊皇帝伸手指了指她,打趣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可别只进不出,小心我把你送回那口锁龙井。再说了,离京城最近的仙家门派长春宫就有一口水井,到时候让你搬到那里头住去也未尝不可。”

大骊皇帝不过说了一句玩笑话,却让稚圭脸色苍白,赶紧微微张嘴,吐出一丝丝金黄之气。这些宛如一条条金黄小蛇的缥缈气息迅速依附在大骊皇帝衮服的团龙图案之中,如鱼得水,在丝线之中欢快游走。那件龙袍随之微微颤抖,泛起一阵阵光彩,龙袍下摆处的海水江崖当真激起了些许水花。

大骊皇帝哈哈笑道:“胆子这么小,为何当初还敢一次次跟齐先生发脾气?”

稚圭脸色黯然,挪步去往别的窗口,视线一路南下,离开高楼,离开宫城,离开京城,试图看到那遥远的南方家乡。她不太喜欢这里,这座名为升龙城的大骊京城。

大骊皇帝收敛笑意,问陆先生:“栾巨子当真有把握将这白玉京建造出第十三楼?”

陆先生沉声道:“若非如此,他栾长野来大骊做什么?”

大骊皇帝点了点头,双手撑在窗台上,望向繁荣兴盛的京城,自嘲道:“那就好。我虽然是朝野公认的勤俭天子,还被东宝瓶洲那么多君主私底下嘲笑为一个勤俭持家的妇人,可有些花钱的地方,我确是砸锅卖铁也愿意出的。”

陆先生会心一笑,感慨道:“勤勤恳恳数百年,大骊宋氏经营骊珠洞天的收入,如今全部砸在这座白玉京里,若是这还小气的话,东宝瓶洲再找不出第二个大方的君主了。”

大骊皇帝问道:“虽然很不洒脱,但我仍然想最后跟陆先生确认一遍,只要是在东宝瓶洲观湖书院以北地带,针对一个胆敢与大骊敌对的十境修士,此楼只需祭出十剑即可。按此理,十一境修士需十一剑,那么,如果十二剑全部飞掠出楼,一样可以瞬间斩杀十二境修士于千万里之外?”

陆先生豪气干云道:“小小东宝瓶洲而已,绝无意外!”随后补充,“观其气象,加上各方谍报的汇总,那名用刀的斗笠汉子肯定是上五境的练气士了,十一境的可能性居多,十二境也不是没有可能。说到底还是距离太远,那人又刻意隐藏气机,无论是我的占星推算,还是掌上河山的远观神通,依然有些模糊。”

他轻轻随意一挥袖,笑道:“但是事先说好,目前白玉京总计十二层楼,一楼一飞剑,虽然神通广大,杀力无穷,足以震慑一洲练气士,可每一次飞剑出楼皆是巨大的耗费,哪怕大骊刚刚吞并了富甲北方的卢氏王朝,一旦一次性全部祭出十二剑,二十年内,想要再来一次,仍是力所未逮,除非陛下愿意承担飞剑尽毁的代价。”

大骊皇帝点点头,心中了然。

宋集薪突然开口问道:“当下栾巨子尚未搭建出白玉京第十三楼,那名挑衅大骊的不速之客如果是十三境修士,那怎么办?”

大骊皇帝笑着不说话。

陆先生放声大笑,柔声解释道:“十三境的练气士?在天底下最大的那个洲——我陆某人的家乡,亦是凤毛麟角的存在,更何况……天机不可泄露,不说了不说了。你只需知晓,便是十一境的风雪庙阮邛,已是足够开宗立派的大人物了。‘宗’一字,是极有分量的说法,唯有上五境修士坐镇方可称为某某宗,否则就算僭越礼制,儒教那帮最讲规矩的老家伙可是会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大骊皇帝缓缓道:“阮邛虽然脾气不太好,行事杀伐果断,稍显不近人情,已经惹来大骊本土仙家的许多非议,可此人性情很对我大骊的胃口,我自然愿以礼相待。这样的修士,我大骊不但来者不拒,我身为大骊国主,甚至愿意与他们平起平坐。再说了,千金买马骨的浅显道理,只要是坐龙椅的人,都会懂。”

宋集薪犹不罢休,固执己见:“万一是十三境的练气士呢?”

陆先生笑着摇头。上五境最顶层的两大境界早已失传,故而十三境就是天底下最大最高的传说了。不见于俗世王朝的任何典籍密档,即便是“宗”字头的山上仙家,对此也讳莫如深。他自己因为出身于世间最顶尖的千年门阀,是大洲的高门子弟,曾经又是被寄予厚望的修行俊彦,所以才能通过长辈们零零碎碎的言谈,勉强拼凑出一些内幕,距离真相应该不会太偏太远。

上五境中的飞升境已是“天下”的巅峰,就像纯粹武夫的第十境,是真正的止境了,前方再无有迹可循的道路可以行走。而且一旦跻身此境,就会被虚无缥缈的天道所察觉,被判定为窃取天地根基的大盗巨寇,为天地所不容,必须除之而后快,绝不留给此境修士立锥之地。因此这个境界的练气士比起世人眼中的神仙圣人,比起那些十境修士更加隐世不出,否则就要被迫飞升。至于到底飞升去往何处,届时肉身神魂如何安置,他也全不知情,只是私自猜测,兴许和早已崩塌的神道有一定牵连。

大骊皇帝微微低头,看着那张犹有稚气的年轻脸庞,反问道:“万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