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45章 月儿圆月儿弯(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大骊皇帝宋正醇共有子女十余人,不算多,却也不用担心香火。自从大骊皇后病逝,后位就一直空悬,对此,朝野上下不是没有异议,尤其是礼部官员,私底下有过数次谏言,但全部被宋正醇随手搁置在案头。加上这些年大骊边军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很大程度上转移了庙堂文武的注意力,所以除了星星点点的言论,关于大骊皇后以及太子的人选,朝堂上始终没有大规模议论。但是随着南下之势已成定局,东宝瓶洲的半壁江山大骊文武不敢说唾手可得,但是确实有资格去想一想了,那么选娶皇后、册立太子这两件事,就难免让人心思浮动起来。这既是为大骊的江山社稷考虑,也是一桩极大的赌局,谁的眼光更准,越早押对注,谁在未来的大骊庙堂上,就越能够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如今大骊宋氏的家务事实在是有点扑朔迷离,以至于连最精明干练的庙堂老狐狸都不敢轻易出手。

藩王宋长镜本就在军中威望极高,如今竟然都堂而皇之“监国”了,还是陛下自己的意思,这简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难不成陛下是打算禅位给弟弟,而不传给任何一位皇子?但是陛下这些年虽说不算如何事必躬亲,勤勉执政,愿意将诸多重要政务和军机大事分权下去,可绝对不是什么懈怠朝政的惫懒昏君,谁要敢这么想,不是疯子就是傻子。而群星荟萃的大骊朝堂之上,还真没有一个疯癫傻子。

就在元宵节的晚上,在万人空巷、家家户户出去赶灯会的佳节时分,大骊京城迎来了一场毫无征兆的变故,宫城、皇城、内城、外城,整个大骊京城,在一些个富贵华丽的豪阀宅门外、一些个不起眼的市井百姓人家,还有诸多老字号的酒楼、店铺和道观,几乎同时涌现出一拨拨大骊精锐将士,包括擅长近身搏杀的高品武秘书郎、礼部衙门秘密豢养的死士以及钦天监在内众多练气士。他们强行闯入所到之处,若有人胆敢阻挡,杀无赦;若是无人露面,就在钦天监官员的指点下开始拆去各种物件:高高矗立的牌坊、悬挂门外的桃符、门口的石狮子、祠堂的匾额牌位,等等,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宋长镜那一夜亲自坐镇,大马金刀地坐在外城走马道之上闭目养神,身边还站着那位离开白玉京飞剑楼的墨家巨子。

宋长镜当晚唯一一次出手,是截杀试图潜逃的一抹虹光,与其在西北外城一带酣战一场,拳罡恢宏,一阵阵宝光四起,照彻夜幕,甚至比万千灯火加在一起还要光明。一战过后,房屋建筑毁去千余栋,死伤近万人,哀号遍地。

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发生之时,宋正醇已经去往披云山,大骊京城的气氛变得微妙至极,恐怕就算当天宋长镜突然派人昭告全城,即日起他就是大骊新帝,都不会有太多中枢重臣感到震惊。

京城之内人人自危,而距离京城并不远的长春宫,陆陆续续有祖师辈分的大练气士返回,虽然带着一身血腥味和凶煞气,但是人人神色自若,所以长春宫大体上安详如旧。

一座高山半山腰处的茅屋内,某位脱去一袭华贵宫装的妇人望着一道道飞掠身影落入长春宫各处,有些哀怨和愤懑。哀怨的是自己从下棋人沦为了旁观者,而且还是那种远离棋盘的可怜人;愤懑的是自己竟然错过了这桩注定会名垂青史的盛事。

妇人咬牙切齿,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笑着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娘,外边风大,等到风小了,您再出来。”

妇人反手握紧儿子的手,眯起那双充满锋芒锐气的漂亮眼眸,低声道:“和儿,娘亲一定会把本该属于你的东西加倍拿回来!”

宋和有一张仿佛天生稚气纯真的容颜,看似天真无邪道:“可是娘亲,陛下不是告诉过我们,东西不管大小,只有他想不想给,没有我们想不想拿的份吗?”

妇人嘴唇微颤,似乎悲苦欲哭,长眉挑起,又像是憧憬喜悦。

与此同时,另外一座山头的高楼内,一名船家女出身的卑贱少女正在听师父讲述大骊京城内刚刚发生的惨烈战况。少女托着腮帮,趴在桌子上,听得聚精会神。桌上搁着一只瓷瓶,装有少女刚从树上剪下的两三枝桃花。可是最后,少女不知为何,又想起了在家乡遇见的那个青衫读书郎,他的模样干干净净,像是夜夜笙歌、灯红酒绿的红烛镇大泥塘水面上漂过的一片春叶。可她也想起了棋墩山小道上跟自己擦肩而过的白衣男子,只记得当时他走得好像有些悲伤。

少女心不在焉,被师父轻轻敲了一下额头。驻颜有术的妇人微笑道:“想家了?”

少女有些心虚,便红了脸。人面桃花相映红。

在东宝瓶洲和北俱芦洲之间的广袤大海上,有大鱼泛水北上。

原本在市井巷弄最不起眼的一家三口,如今身处山上神仙扎堆的渡海大鱼之上,哪怕只是住着最简陋的末等旅舍,仍是相当扎眼。一些不入流的野修散修甚至对这家的母女起了觊觎之心。跨越两洲的旅程相当漫长,若是能够找点趣事,何乐而不为?

好在这条承载着无数货物的跨洲大鱼上有一名九境仙师和一名七境武夫联袂坐镇,所以一些个蠢蠢欲动的青壮练气士,吃相不敢太过难看。但怎么看那一家三口都不像是有背景的,即便是某位仙师的亲戚家眷,多半也是不入流的小门小派,否则也不至于住着最廉价的房间。因此有人就借着客套寒暄的机会敲响房门,坐下喝茶的时候,泄露出一些隐晦的暗示,把妇人吓得脸色惨白,倒是妇人的女儿满脸冷笑,说等她爹回来再说。当时门外还站着好些个同样不怀好意的人,其中还有一个中五境的练气士,而且还是腰间悬剑的剑修。去买吃食的憨厚汉子回来听说这么个事后,既没有战战兢兢,也没有拍桌子瞪眼,放下装着最简单午餐的食盒后,只说出去聊。

妇人欲哭无泪,少女握住娘亲的手,说:“没事儿,有爹在呢。”

妇人一下子就哭了出来,说了句让少女感到心酸的话:“我是怕你爹给人打啊。”

汉子跨过门槛后,轻轻关上门,抓鸡崽子似的,一手握住那人的脖颈提在空中,步步走向那拨脸色微变的北俱芦洲练气士。那名最不动声色的剑修身边有人刚要说些恫吓言语,却发现自己喉咙滚烫,像是被塞进去了一块炭火,满脸涨红,双手捂住脖子,呜呜呀呀的,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汉子将手中奄奄一息的练气士随便一丢,对那名剑修道:“你家老祖宗姓甚名谁,宗门是什么?”

剑修冷笑道:“我们可是什么都没做,擅自启衅私斗,按照这艘渡船的规矩,你是会被丢下海的。”

汉子根本懒得废话,一拳打断那名剑修的长生桥,将那把根本来不及出招的本命飞剑强行“连根拔出”气府,瞬间捏爆。

剑修七窍流血,倒地不起,其余修士几乎同时跪地求饶。

但是一切动静声响早已被汉子运用武道神通隔绝在了那间房屋的门外。

汉子淡然道:“将这名剑修的根脚,还有你们各自姓名帮派一起报上来,吃过我一拳之后,我以后自会找你们老祖宗的麻烦。”

有人心思微动,故意胡诌,汉子武道修为近乎通神,对于练气士的心湖涟漪洞若观火,当场就一拳打碎那名练气士长生证道的根本,没好气道:“我既然能一拳打死你,还愿意好好跟你说话,那你们就好好听。”

其余人等一个个如丧考妣。

坐镇渡船的九境修士和七境武夫迅速赶来。修士是一名气势威严的老者,武夫则是一个身高八尺的魁梧老人,悬佩一柄大腰刀。

九境为练气士金丹境,山上俗语“结成金丹客,方是我辈人”,是成功破开八境龙门境的天之骄子,所以金丹境又被誉为鲤鱼跳龙门后化腐朽为神奇的“点睛之笔”,整座气海会凝聚浓缩为一颗滴溜溜旋转各处气府的金丹。

结丹的体内意境,修士之间各有不同,有些天才修士结丹时气势宏伟,甚至会引来天地异象。金丹境大修士各自“丹室”之间的大小有着巨大差异,质量也有云泥之别。但也存在着“大而空、小却妙”等特殊情况,天意难测,莫过于此。

老修士看着廊道里的惨况,勃然大怒,正要拿规矩压人,老武夫轻声提醒道:“洪老,此人至少是八境武夫。”他还不忘加重语气,强调了两个字:“至少!”

老修士迅速观察了一下自己与那汉子的间距,发现绝不会超过十丈,这让他有些为难。十丈之内,跟一个至少八境的纯粹武夫厮杀搏命,一点都不有趣。

好在汉子没有咄咄逼人,而是把事情大略说了一遍。然后有不长眼的家伙觉得有了底气,悲愤大喊道:“洪老神仙,地上剑修是青苗尖的唐休风,他的本命飞剑都给那疯子从体内硬生生拔出来彻底捏爆了!这是生死大仇,青苗尖不会放过他的!”

若是没有这个提醒,老修士还不好下定决心,结果这么一说,他赶紧打量了一下地上剑修的惨淡气象,咽了咽口水,终于可以确定,那个出手狠辣的汉子不是什么至少八境,而应该至少是八境大成之境,极有可能摸着了九境山巅境的门槛,否则无法将一名中五境剑修的本命飞剑轻松毁掉。

老修士对他行礼道:“放心,此事我们会秉公处理,一定给前辈一个公道。”

汉子点点头,然后想了想,对那些呆若木鸡的家伙说道:“那一拳先欠着,我回头找你们老祖宗收账好了。”

又望向老修士和同道武夫:“你们可别杀人灭口,这桩事情我自有计较。”

老修士无奈笑道:“我们不会如此行事。”

汉子不再说话,走回自己房门前,敲了敲女儿故意闩上用来安慰娘亲的屋门,说道:“柳儿,是爹。”

少女脚步轻盈地打开房门,汉子进屋后就带上了门。妇人快步上前,脸上还有泪痕:“李二,怎么样,没被人欺负吧?有没有哪里被打了?需不需要擦点药膏?”

李二挠挠头,憨憨笑道:“没呢,船上的管事刚好路过,我就赶紧把事儿跟人家说了。嘿,你猜怎么着,人家很讲道理,就把那些人赶走了,还要他们以后不许靠近咱们仨,所以没事了。我就说嘛,出门在外,还是好人多一些。”

李柳忍住笑意。爹这趟远游没白走,都学会满嘴瞎话了。

妇人这才微微放下心,使劲拍着胸脯,颤颤巍巍道:“幸好,幸好。”

晚上,海上生明月。李柳站在栏杆旁,远眺那轮圆月。

杨老头曾经说过,她天资好,李槐有洪福。

何谓天资?那就是李柳生而知之。她当初在山崖书院对崔东山做出那个挑衅动作,不是她不知天高地厚,而恰恰是她最知道天高地厚。

妇人也是个心大的,事情过去后,立即就没觉得有啥委屈,这会儿就已经呼呼大睡了。李二躺在她身边,听着她的如雷鼾声,轻轻握住她的手,缓缓闭上眼睛。从来不会说什么腻人的情话,他也说不出口,好在媳妇也不爱听那些。

媳妇好,儿子好,女儿好,就是他这个当爹的不咋的,李二闭着眼睛笑起来。

以灵气充沛著称于世的书简湖碧波万里,风景宜人,湖内有千余岛屿星罗棋布,约莫半数都由品秩高低不一的练气士占据或是租借,而最大的一座青峡岛,是截江真君刘志茂的府邸所在。

刘志茂修的是旁门道法,他的真君头衔虽然不是王朝正统敕封而来,仅是山上朋友的吹捧,但是刘志茂道法之高深早已在一次次生死大战中得到证明。不过刘志茂的口碑实在不堪,所谓的道上朋友有很多,却只能算是泛泛之交,且门内弟子良莠不齐,并没有冒出可以扛起大梁的年轻俊彦。尽管如此,刘志茂仍然能够占据书简湖的青峡岛,完全可以说是凭一己之力,在虎狼环伺当中屹立不倒。

刘志茂在那趟北上远游之后可谓春风得意,因为他带回了一个对外宣称是关门弟子的小家伙。屁大一个孩子,虎头虎脑的,一开始谁都把他当作一只走了狗屎运的小土鳖,尤其是刘志茂的开山大弟子,对这个师父的关门弟子最是看不顺眼。

这孩子自然是顾璨,他每天嘻嘻哈哈的,仿佛浑然不觉那些或鄙夷或阴森的视线。后来,青峡岛上上下下跟他相处久了,才知道这是个一肚子坏水的小坏种,不但小小年纪就擅长装痴扮傻,而且极其记仇,颇有师父刘志茂的风范,应了那句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去年年末,青峡岛就惹出了一桩惊动整个书简湖的大祸事,而顾璨正是罪魁祸首之一。

青峡岛上虽然是刘志茂一家独大,但是也有几个附庸小门派,除此之外,刘志茂还盛情邀请了一些臭味相投的客卿供奉,终年享乐,可一旦出手,必然斩草除根。至于附近几座岛屿的岛主,也是一拨正邪不定的狠辣货色,全是硬生生杀出血路的野修散修。

顾璨身边还跟着他的娘亲,是个资质平平、无法修行的寻常妇人,但是生得委实诱人,于是刘志茂的客卿当中就有人起了花花心思,想要收她做通房。那名尖嘴猴腮的年老客卿战力极强,百余年经营拉拢,隐约之间自成山头,便是刘志茂都要忍让三分。

一天借着酒劲,此人大步闯入妇人所在的宅院,一脚踹开大门,入了屋子,扛起妇人就要回家云雨快活一番,肆意大笑,无人胆敢阻拦。那会儿,刘志茂的大弟子刚好找了个由头将顾璨支开,骗到了青峡岛后山,说是要在瀑布处代师授艺,传授给他一门秘不外传的道家高深口诀。结果当老客卿扛着妇人返回豪宅大院,正要生吞活剥了她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老客卿,甚至不光是青峡岛,整个书简湖的大练气士都察觉到了异样。一时间湖水翻腾,大浪拍天,气机紊乱,骇人至极。以至于两名闭关已久的九境修士都不得不破关而出,去查看到底是何方神圣,竟敢不惜犯众怒兴风作浪,扰乱书简湖浑厚异常的山水大气运。然后所有练气士都目瞪口呆地望向青峡岛,心神震撼。

一条浑身龙气的蛟龙之属从青峡岛附近缓缓抬起一颗巨大头颅,死死凝视着某座宅院。青峡岛山顶,满脸戾气的顾璨与他应该尊称一声“二师姐”的女子并肩而立。

顾璨眼神充满了恨意,望向那条头一次浮出水面的恐怖蛟龙,发号施令:“小泥鳅!吃吃吃,把他们全部吃了!一个都不要留,一个都不要逃了!我娘亲要是受了丁点儿委屈,我就打死你!”

然后那天,连同老客卿在内,一栋豪宅大院里的百余人全部被那条土黄色的蛟龙给吞入腹中。堂堂九境大修士的老客卿一开始还不信邪,在府邸上空与那条庞然大物一番拼死抵御,法宝尽出,竟是无法撼动那条畜生丝毫,只惹来更加暴躁的杀意,最后,它整个身躯跃出湖面,掠向天空,将那名试图逃窜的老客卿身躯一口咬断,那一双比灯笼还要大的冰冷眼眸之中,散发出近似人类的促狭笑意。

顾璨在山巅狞笑:“好好好!小泥鳅,再去将那个王八蛋大师兄吃了,谁敢拦你,一并吃掉!”

哪怕是给顾璨通风报信的女子,如今站在他身边,也感到了一阵寒意——她被小师弟的杀性给结结实实地吓到了。

刘志茂突然出现在山巅,和颜悦色道:“你的大师兄虽然有错,但是师父会好好责罚他的,你就放他一条生路吧?”

顾璨笑了:“师父,你要么打死我,然后由着小泥鳅在这里胡闹,要么就少个徒弟。师父你老人家有弟子几十个,差一个不算什么嘛,以后有我帮着师父扬名立万,莫说是死了个大师兄,便是二师姐一起没了,也不重要嘛。”笑容灿烂的孩子高高扬起脑袋,直直地跟老人对视,“师父,你说呢?”

刘志茂脸色阴沉不定,最后蓦然哈哈大笑,慈祥地摸了摸顾璨的脑袋:“你这孩子,有师父当年的风采,好,很好。”

顾璨笑得眯起眼:“放心,师父,你以后要想杀谁,我是你的关门弟子,肯定都听你的。反正小泥鳅也喜欢吃人,尤其是山上的神仙,吃起来特别补,小泥鳅高兴得很呢。唉,小泥鳅也真是的,出了家乡就长得这么快,就连师父你老人家的那只大白碗也住不下了,只能放养在大湖里。师父,你还有没有更大的碗啊?”

刘志茂笑着摇头,顾璨也呵呵乖巧笑着,唯独那个二师姐,毛骨悚然。

被顾璨昵称为小泥鳅的庞然大物随后又将苦苦哀求的青峡岛大师兄吃掉,巨大身躯在岛上犁出一道道沟壑,摇摇摆摆返回书简湖。

那一晚,顾璨陪着心惊胆战的妇人一起在院子里赏月。他吃着月饼,含糊不清道:“娘,别怕啊,以后没人敢欺负你的。”

妇人环顾四周,然后低敛眉眼,将孩子搂过抱在怀中,压低嗓音道:“璨璨,以后跟你的小泥鳅说话别那么凶。”

顾璨依偎在娘亲温暖的怀抱里,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会没那么重的戾气,才略微像个正常孩子。他咧嘴笑道:“放心,小泥鳅跟我心意相通,我对它的好,它晓得的,我们关系好着呢,就算是姓刘的……”

妇人赶紧伸手捂住他嘴巴,一手拿起月饼,柔声道:“吃月饼,少说话。”

顾璨拍了拍肚子:“娘亲,真吃不下啦,我又不是小泥鳅,整天就想着吃吃吃,跟个大饭桶似的。”

妇人柔柔笑着,轻轻抚摸孩子的脑袋,抬头望着月色,眼眶有些湿润:“璨璨长大啦,能够保护娘亲啦。”

顾璨突然有些委屈,噘起嘴巴,自言自语道:“陈平安,我就说嘛,小镇里和小镇外,除了你,都是坏人,你还不信!”

顾璨挣脱开妇人的怀抱,跳到地上,双手环胸,老气横秋道:“娘亲,我可是答应过陈平安,要给他找十七八个稚圭那种模样的女子,下次他来青峡岛,我就一起送给他。娘亲,你说好不好?”

想起那个泥瓶巷少年,心底既有愧疚又有暖意的妇人掩嘴娇笑,妩媚动人:“好好好,你高兴就好。”

顾璨一下子变得病恹恹的,没了先前的气势:“娘亲,如果陈平安非但没有高兴,反而生气,我咋办啊?”

妇人打趣道:“哟,我家璨璨还有怕的人啊?”

顾璨红着脸,哼哼道:“我可不怕陈平安,我……”说到这里,到底还是孩子的顾璨一下子红了眼睛,低着头,“就是觉得陈平安在的话,才不会让人欺负我们……我就是想陈平安了,他什么都会帮着我的,天底下就只有陈平安是好人……”

妇人不知如何安慰儿子,因为她自己也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喜几家愁。

天下牌坊集大成者,颍阴陈氏是也,以至于天下儒家将“醇儒”二字单单给了颍阴陈氏。这支由中土神洲迁往南婆娑洲的氏族,在当初那场浩浩荡荡的衣冠四渡中其实并不瞩目,因为它只是中土神洲“义门陈氏”的八支之一,而且枝叶最少。

这一切,等到颍阴陈氏扎根南婆娑洲,尤其是当那位两袖清风、肩挑日月的老祖横空出世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学宫,一座书院,全部建造在颍阴陈氏的家族土地之上。一座座牌坊楼,随着一代代颍阴陈氏子弟的建功立业、著书立言,得以连绵不绝地矗立起来。所以每一位来此的客人,必然要首先经过那条布满牌坊楼的道路。无一例外,面对这份辉煌家业,他们都会感到震撼,甚至是自卑。相对地,就是颍阴陈氏子弟的自豪,自豪到哪怕老祖宗亲口传下,他读书读出来的那轮肩头大日给人借走百年,仍是无一人觉得丢人。

一名家乡远在东宝瓶洲的高大少年就在此求学,是家族嫡女陈对亲自带来的。家族上下没有人嘲笑少年的贫寒出身,也没有人因为少年天赋异禀而刻意热情,从头到尾,他们都心平气和,对少年以礼相待,这让少年心安了几分。

少年就是刘羡阳,那个曾经对着最要好的朋友扬言一定不要死在家乡那么小个地方的阳光少年。他离开家乡后,果真很快就看到了好像比天还要高的大山;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上,有无数长有翅膀的五彩飞鱼在翱翔;各种精怪出没在云海之中,甚至还有浩浩荡荡的御剑仙人在空中潇洒远游。

他一开始不是没有担心,担心这个什么颍阴陈氏跟清风城许氏、正阳山搬山猿一样,暗中垂涎他的那部剑经,那部能够让他醒也练剑、梦也练剑的奇怪剑经。但是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当他踏足陈氏家族后,一名气度儒雅的老人——据说是颍阴陈氏的掌宝老祖——一口气送给他一把用青神山神霄竹打造而成的折扇、一只品相极高的吃墨鱼,还有一缕翻书风。神霄竹珍稀至极,是最好的打鬼鞭材料之一,只要是世间生长于地下的精怪鬼魅,全都畏惧神霄竹制成的法器。吃墨鱼被世族仙家饲养在笔洗之中,以吃墨汁为生,百年后背脊会生出一条金丝线,五百年后有望成为墨龙,继而成为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墨宝”,几乎所有书香门第都会豢养此物。但是吃墨鱼对墨汁的要求极高,否则宁可饿死也不愿迁就。至于翻书风,刘羡阳清楚记得,当时哪怕是眼高于顶的家族嫡女陈对在看到那缕清风后也大为意外,甚至还有些淡淡的嫉妒。

对于这些,刘羡阳当然很喜欢,但是远远谈不上欣喜若狂。他知道自己的立足之本还是那部剑经,所以每天除了按时去陈氏学塾听课,就是待在宅院内修行剑法。既然见过了高山和大水,下一步,他就想要靠自己的本事,御剑越过大山之巅,走到大水尽头!总有一天,他会再见到那个姓陈的家伙,可以跟他吹嘘外边的天大地大。

刘羡阳有时候又有些担心,如果某天自己回到了那座小镇,陈平安会不会已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庄稼汉,早已娶妻生子?他当然不会这样就不认他这个兄弟,但是很怕那个时候,两人可能坐在青牛背上聊过了儿时的糗事就没话说了。

当时他故意走得很匆忙,避开了陈平安,因为害怕自己在分别的时候会不争气地流眼泪,给陈对这些外人笑话,会瞧不起他刘羡阳。而一些想说的心里话也是服输的话,他当时还是有些别扭的,所以到最后什么都没有说。现在他很后悔,他应该大大方方告诉陈平安,除了烧瓷一事不如他,其余他教给陈平安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每一件陈平安最后都比他做得更好。

刘羡阳有空的时候,会在颍阴陈氏的地盘上到处走走。经过一座座牌坊楼,走到一条大江之畔,在一处类似青牛背的石崖上坐着独自发呆,一坐就能用上半天光景,这对于发奋练剑的高大少年而言,实在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这天暮色里,刘羡阳又枯坐了两个时辰,猛然回神后,打算起身返回。返程还有十数里路要走,而且方圆千里之内,如果没有意外,不许任何人御风凌空。

将相公卿需要下马而行,这条雷打不动的陈氏规矩已经传承了千年之久。

刘羡阳刚站起身,就发现一名身材消瘦的白发儒士缓缓走上石崖。刘羡阳作揖行礼,看不出是否是君子、贤人身份的老儒生站定后笑着还礼。若是在南婆娑洲别的地方,君子、贤人那是相当稀罕的存在,可在这人才辈出的颍阴陈氏,若是没有一个贤人之身,简直就要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

老儒生站在刘羡阳身旁,望着大江滚滚而流,轻轻跺脚踩在石崖上,笑着开口道:“知道这块石崖的名字吗?”

刘羡阳只得停下脚步,摇头道:“不知。”

老儒生笑道:“书上记载,颍阴陈氏江崖有石,状甚怪,名为山鬼。曾经有一位诗仙在此吟过诗词,只可惜没有流传开来,实为憾事。‘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

老儒生自顾自吟诵着那篇不曾传世的诗词,满脸惆怅,充满了缅怀意味:“‘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其实这篇诗词,在那位诗仙的众多诗篇当中算不得上乘,可是我当时就站在你那里,诗仙就站在我这里。我那会儿年纪小嘛,听过之后,就觉得真是好,哪怕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觉得好。”

刘羡阳可没听出什么好坏,又不愿坏了老儒生的兴致,只好沉默。

偏偏老儒生转头笑问道:“你觉得如何?”

刘羡阳只好老实回答:“不知道。”

老儒生笑着点头,刘羡阳继续沉默。

老儒生又问:“你是在这里求学吧?觉得氛围如何?”

刘羡阳想了想:“很好。”

老儒生还是问:“好在哪里?”

刘羡阳有些无奈,敷衍道:“什么都好。”

老儒生开怀大笑。刘羡阳看了眼天色,真得回去了,刚要行礼告别,老儒生像是个天底下最喜欢问问题的人,又问道:“我看你是练剑之人,那么练剑可有疑惑之处?”

刘羡阳倒是没怎么害怕和猜疑,毕竟这里是颍阴陈氏的地盘,但是交浅言深是忌讳,这个他当然懂得,所以笑着摇头:“不曾有。”

老儒生微笑道:“善。”他有些感慨。自己作为不计其数的亚圣门生之一,说此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个家伙如今把这个字当作口头禅,那真就有点荒诞不经了,偏偏说得好像比自己还顺溜。

老儒生目送刘羡阳告辞离去,收回视线后,望向江水,两袖有清风,微微扶摇。

也曾是翩翩少年郎,也曾仗剑远游他乡。

夜幕降临,月牙挂枝头,老儒生肩头亦有一轮小小的明月。

老儒生姓陈,名淳安。

一堵高耸入云的城墙之中,一个以剑气刻就的大字,它的一横就是一条宽敞大道。

在这条“道路”上,燃着一堆熊熊篝火,围着的六个年轻人,最大的也不过才及冠之年。这六人无一例外,全部是剑修。

火光映照出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其中最出彩的是一男一女,男子正是岁数最大的及冠青年,一身血迹斑斑的长衫却给人素洁之感,虽然算不得英俊非凡,但是干干净净的温厚气质配上几乎凝如实质的满身剑气,让人倍觉惊艳。少女英气勃勃,眉如狭刀,锋芒毕露。她盘腿而坐,横剑在膝,单手托着腮帮,眺望高墙以南,眼神凌厉。

双方大战暂且告一段落,下一场攻守必然会更加惨烈。

另一名胖剑修有一张圆嘟嘟的脸庞,笑起来双眼就会眯成一条缝,看似人畜无害,但杀气数他最浓。他喝着烈酒,随手递给身旁的独臂少女后,抹嘴笑道:“如果不是阿良丢过来的六把剑,咱们这次未必活得下来。嘿嘿,下次便是阿良要我暖被窝,小爷我也洗干净屁股答应下来!”他重重拍了一下腰间佩剑,剑身篆刻有二字剑名——紫电。出剑之时,紫电萦绕,锐利无匹,极为不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