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尾部和炮架之间,有专门的钢制升降丝杆,上面标示射程的刻度.转动钢丝杆上的舵盘装置,可以很方便调整炮口高低,使火炮俯仰角度调节更加精确,这个都是大杀器,现在的火炮能用木楔调整高低,都算是先进的了,大部分,就是瞄个方向,命中率都是玄学。
英式风行近百年的著名卡隆短炮,完美符合汪鹏要求——重量轻,精度高,威力大,除了相对而言射程较近(也比大明船用佛郎机和碗口炮远)以外,没多少缺点,卡隆炮可以和超大号加农炮一样,平射输出,在近距离上对木船有无与伦比的破坏力。因为炮管短,装填迅速,射速较快,近距离威力极其凶猛。在历史上得到“粉碎者”的绰号。
两船都有弹性炮索,射击时炮索穿过炮尾的钢环,两头系在船舷两侧预设炮位上固定钢架上,减轻后坐力,加快火炮复位,如果是原版的24磅炮,用直接放置在甲板上的方式开炮,估计顶多两三炮,就把福船震散架了,汪鹏用的是设计成熟的19世纪初舰用重炮炮架,带钢轮的炮车能够有效的把巨大的后坐力缓解,再通过减装药,勉强能做到小船拉大炮。
至于暗伤也就顾不得太多,能撑个一两年,就算不错了。明年一定要占领一处合适的海港,想尽办法也要造出自己的炮舰,双层甲板炮的盖伦船都行。
汪鹏给舰炮配的都是实心弹和霰弹。已经安排红旗庄和黑风寨两边的铁匠工坊仿制。保证火炮不缺训练和实战的弹药,汪鹏这次带回来的现代标准黑火药,除了给狙击铳备齐铳药外,基本都留给海军用于实战。
汪鹏竭尽所能的提升自己小舰队的实力,现代的火炮威力大,搞不到,即使搞到了,炮弹从哪里来,打完了又怎么办?这玩意不是步枪手枪子弹,还能钻钻空子,小批量搞一点。还是用历史上成熟的前膛炮吧,反正黑火药、大铁蛋子,小铅丸子,自己这边能自产。
汪鹏和孙二海各登一舰,航行至外海后,放下靶船,分别用24磅长炮和48磅短炮,进行了海上打靶,和两船模拟追逐战。
训练结束后,回到港口,在船员的挥手送别下,汪鹏扶着吐得直不起腰的孙二海笑道:“你啊你,以后就给我管着陆上的炮兵吧,纵横七海的传奇注定和你无缘了!”
孙二海眼泪鼻涕一大把,真的吐惨了,胆汁都吐出来了,满嘴苦涩。外海无风也起三尺浪,加上重炮射击时的后座力,船是左右前后的晃,把小二海彻底整懵比了。
汪鹏心疼徒弟,把骑过来的一辆自行车留给大牙,给他们用于上岸后紧急联络用。自己骑着小二海自行车背着他回家去。
春日的清爽暖风吹过,带着淡淡海腥味的海风,让小二海渐渐恢复,坐在自行车后座,拉着师父衣服后摆,小二海只觉得师父后背,是一座巍峨高山,就像父亲一样,成为自己内心的支柱。
首发网址
镇远号的舰长室里,邓海生和邓满仓父子,定远号大副唐翊,镇远号大副王灏,聚在一起研究汪鹏留下的海图和一堆贵重的仪器。唐翊和王灏(读浩)都是一期的优秀学员,都跟着云哥后面在汪士安大叔那里读过一些书,两人的名字还是汪叔起的,笔画都很多,小时候最怕写自己名字,两人从小就互相打趣,唐翊喊王灏叫小浩子,王灏喊唐翊叫大羽毛。很神奇的是这两人天生不晕船。
这是汪鹏参照原来船上缴获的大明海图,结合现代的海图,重新制作的,还不是很精准,但是加上了经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