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若晴和骆铁匠他们拎着装鱼的木桶,拿着鱼兜子往回走。
还没走到家门口,就看到前面的路上,孙氏抱着圆圆过来了。
圆圆眼尖儿,隔着一段路就发现了目标,于是大叫着:“娘,娘!”
并且还要从孙氏怀里挣扎着下来自己走。
杨若晴这边几人面面相觑,杨若晴赶紧快步上前,跟孙氏和圆圆碰头。
“咋啦?咋还出来了呀?”她问圆圆。
圆圆抱着她的脖子,鼓着腮帮子,一副气呼呼的样子。
杨若晴一脸莫名。
这时,孙氏笑着解释:“在家里等急了,咋哄都哄不好,非要出来找你们。”
“啊?”杨若晴愣了下,随即将圆圆抱起来转了个圈。
因为在她看来,一碗茶的功夫,根据茶碗的容量,和喝茶人的速度,这中间的偏差会非常大的。
而林黛玉那种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你让她喝一个试试?怕不是得喝小半天哦!
所以很多时候,杨若晴还是习惯在自己心里换算成现代的时间计量单位。
瞧瞧,杨若晴还能说啥呢?
经过清水镇的时候,马车在一家点心铺子门口停下。
后面,杨华忠和骆铁匠看到这一幕,也可算松了口气。
就刚才骆铁匠说的两炷香的功夫,凭借杨若晴对骆铁匠的了解,应该是指半个小时的意思。
杨若晴朝骆铁匠摇头,示意骆铁匠千万不要这样惯着孩子。
而这世道,虽然民风淳朴,大部分都还算是正义的,可是,即便是正午的阳光,也会在某处留下一片阴影,何况是人呢?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也是千奇百怪的,人是神和魔的混合体。
骆铁匠笑着点头:“不会不会。”
可千万别喷杨若晴,说她压榨两位女性长辈的劳动力,不让她们休息,非要她们帮忙带孩子啊。
骆铁匠更不可能答应,“这里不像是村子里,你不在这跟前,就你大妈和你娘俩个人,我还真不放心她们带娃!”
小家伙还是不笑,看样子是真的不高兴了。
若不是晴儿过来救场子,这会子更是空手而归呢!
“是大爷爷的错,大爷爷给你赔罪哈!”骆铁匠很惭愧的对小孙子圆圆说。
“转个圈会不会高兴一点啊?今天要去做客啦,笑一笑啊?”
经历过当初辰儿丢失的阴影,不管是骆家,还是老杨家三房,在抚育孩子们这块,都是绝对的小心谨慎,半点意外都要杜绝。
同理,像杨若晴和孙氏杨华忠他们去草场朵儿那边做客,又或者去四房五房吃酒席,也必定是带上骆铁匠和王翠莲他们同行,王翠莲和孙氏的任务就是带孩子。
说跟孩子们在一块儿,她们高兴,笑都是甜的。
因为是他临时起意想去捞鱼的,结果捞了好一阵,时间给耽误了,孩子们都等不耐烦了,自己都还没捞着鱼。
也就是说,半个小时就能去瓦市买完东西再返回。
“好,好,我很快回来,最多两炷香的功夫!”
现在杨若晴主动提出来,骆铁匠自然更是高兴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