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1924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六百六十章 大战前夕(四)(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哦,健生有什么好的建议?”老蒋笑着道。

对于白崇禧的建议,老蒋并不抱什么希望,在他看来,对方肯定会帮李宗仁,这两人可是穿一条裤子的。

“委员长,随着后面的战事展开,山东、苏北、皖北的防务只能由第5战区负责,但要是调走28集团军,剩下的21集团军和39集团军,同时要兼顾防备山东的共军和皖东南和苏中的日军,兵力着实有些捉襟见肘。

其实可以把33集团军调至第五战区,换取第28集团军北上。不过把第33集团军调走,那么河南一省之地只有第34集团军和孙岚峰部,兵力也不够。

第28集团军有5个军,把其中2到3个军,编入预备队,这样便能两全其美。”白崇禧慢慢说道。

听到白崇禧的这个建议,老蒋其实已经有些意动了。第33集团军,无论是李玉堂和黄百韬都是老蒋从李恪这里挖走的人,肯定不想这两人又回到李恪的指挥之下。

而对于山东,老蒋其实最钟意王耀武去,但现在王耀武留守山东有些屈才,而且其黄埔三期的出身,也有些不合适。而他手下山东籍的将领,除了王耀武,还有李延年、李玉堂和李仙洲。

李延年现在担任34集团军总司令,老蒋暂时不打算动。剩下的李玉堂和李仙洲,老蒋更看好李玉堂,谁叫李仙洲之前在鲁南表现的确不如人意。调李玉堂去山东,刻意加强对山东的控制,也可以警告李仙洲,更能让其彻底脱离李恪麾下。

不过几人在这讨论的28集团军和33集团军都跟李恪有关,老蒋不可能一点不考虑李恪的面子,“健生说的有道理,不过可以以28集团军和33集团军各抽调一部组成一个新的集团军,留守豫东、豫中等地。”

不仅是白崇禧,就连陈诚、李恪都没想到老蒋会来这么一招。李恪是因为要避嫌,不好多说什么,不过老蒋这么一来,其中意思,倒是值得思考。

“校长不亏深谋远虑!”陈诚恭维道。

对于陈诚的恭维,老蒋欣然接受,思考了一会说道,“把黄百韬的第10军、卢本棠的25军和汤祖坛的50军抽出来,集团军番号就地4集团军吧,集团军司令就让黄百韬担任,副司令让卢本棠兼任。”

这3个军有一个共同点,都不是李恪嫡系,把其剥离出来,李恪这边反对不会强烈,但也能进一步削弱李恪的势力。说完老蒋还专门看了一眼李恪,发现对方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这才放下心来。

“委员长这都是小事,关键是这仗怎么打?”李宗仁对于老蒋要重新组建第4集团军并不感兴趣,那是中央军内部的事情,李恪都没开口反对,他一个旁人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李主任别急,对于华北之战,军委会有作战计划。”陈诚继续说道,“这次作战,我们将从4个方向向日军发起进攻。

第4方面军和第12集团军,总共9个军的兵力沿着平汉线两侧北上,进攻邯郸、石家庄等地;

第5方面军和第6方面军则是在山东境内渡过黄河,沿着津浦线直取平津二地。拿下天津后,就分兵,一部北上占领山海关,阻拦日本关东军南下;另一部则是配合其他部队拿下北平。

第三个方向则是第10集团军和第14集团军,配合二战区的部队,拿下太原等地。

最后就是傅作义部,从绥远向东进攻。

后面两个方向在整个战役将作为辅助作用,毕竟日军主力主要集中在河北和察哈尔两省之地,所这里才是我们的进攻重点。”

对于这个大致的作战思路,在场人都表示赞同,毕竟接下的战斗也只能这么打。华北的日军,除了绥远和山西的少量日军外,剩下的主要集中在平汉线铁路和张家口至天津的铁路沿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