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克、阿葵家!”
“哎!”申克立刻举手,示意轮到自己了。
“你家4口人,一共12亩口粮田,和8亩旱地。这次只收口粮田,一共收600斤公粮。”
邱余耐心的问:“田亩数和纳粮数,你有疑问吗?”
申克早就反复算了无数次自己该交多少粮,他当即肯定的点头,“没有问题!”
“那就签字、按手指。”
“这是你的收条,拿着收条去买农具,有6折优惠。”
交粮还有这种好处,申克喜滋滋地接下条子,郑重地放回口袋。
旁观的村民更加热切,想着等会拿到收据,能换来多少优惠。
有了申克家示范,收粮流程很顺畅,基本每家用时15分钟,就能交完粮。
申克夫妇没有留在打谷场看热闹,而是推着板车,悄咪咪地回到家对账。
阿葵关起大门,在大门背后,用粉笔写出-600的大字,汉字斤她不会写,写成了个字。
夫妻俩并不觉得字丑,而是喜滋滋地望着一扇门板的“账单”。
“阿克,我们还剩3000斤谷子,今年不用买粮了!”
申克笑呵呵的说,“还有坡地番薯没收,谷子应该吃不完,还能卖不少呢。”
“是啊!我和你都在食堂吃中午饭,还能省下不少粮食,秋收时还有一批谷,吃不完的。”
阿葵突然想起一件事,拉着丈夫的手问,“给村集体的公粮,真的能用杂粮充抵?”
“能的,村里也是卖给农场,换成钱或者猪仔。”
申克在工程一团干工,阿葵在财务局食堂帮厨,两人都领一份工资,算半个“城里人”,孩子也在木姐小学读书。
家里自然没法耕田,旱地还好,种番薯不用多管,以番薯藤免费为代价,让邻居照看,申克只需每周放假时回家打理就行。
种稻谷的水田就不能这么来。
在根据地的号召下,春天时申克决定将口粮田交给村集体种植,代价是1成的收获要上交给村公所。
阿葵欣喜的笑了,“那可真太好了!”
“剩下的谷子可以留着,吃或者卖都可以。我们领的两份工资
如果只看到一半内容的用户,请跳转至:(丝路)看剩下内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喜欢本站的用户麻烦收藏一下。防丢失网址。百度搜索新丝路文学网就能找到我们。
本章未完,请跳转至继续阅读》》